• 87阅读
  • 0回复

百慕大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0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百慕大行
黄星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缘,把我们带到慕名已久的百慕大岛。
当座机穿过云层,临近百慕大上空时,遥瞰远方,仿佛出现了一幅光彩夺目的油画:天蓝色透明的海水,縠纹细细,漫无边际,在海天连接处,万顷碧波中漂浮着深绿色鱼钩状的一群岛屿,周遭由粉红色和金黄色的沙滩组成一条镶边。“鱼钩”上面还点缀着在强烈阳光照射下闪光的白色屋顶——这只海上的“巨钩”,就是每年吸引五六十万北美大陆游客的百慕大岛。
笑容可掬的海关官员,翻阅了我们的护照后,彬彬有礼地说:“欢迎第一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客人!”
位于大西洋中西部的百慕大是由大小14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岛上没有高速公路和高楼大厦。但曲折、起伏、整齐然而狭窄的公路却也四通八达,贯穿岛上的每一个角落。该岛严格限制大型轿车进口,在公路上穿梭来往的是供游客租用的小型双人摩托车。戴着五颜六色头盔的男女青年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到处游逛,别有情趣。公路两旁长满花团锦簇的热带丛林。这里有成片的棕榈树、杉树,还到处长着我们十分熟悉的夹竹桃、金银花和百合花。我们到达时正是夹竹桃盛开季节。深红、浅红、紫红和白色的夹竹桃使人眼花缭乱,有时还不知从哪里吹来阵阵香风。海面上不时掠过五颜六色的帆船和游艇。从摩天楼林立的纽约来到这里,的确是换了一个世界。
这个以旅游为其“第一工业”的岛屿确实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做到了精心设计、地尽其利。这个只有54平方公里的岛屿群,简直是每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喜欢打球的,可以找到供日夜使用的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爱好水上运动的,有名目繁多的水上俱乐部。这里也是潜水运动员的乐园。带上潜水具,可以潜入海底,探寻海底奇珍。我们曾乘上一条特制的玻璃船底的游船在近海遨游,妩媚多姿的珊瑚似乎垂手可摘。五光十色的海扇、海蚌、海参、海鳖和叫不出名目的大小海鱼在脚下自由自在地游动。看罢“鱼翔浅底”,再到另一个浅红的细沙滩上,卧看弄潮儿在近处逐浪沉浮,粉白相间的轻帆在天际出没,顿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解除了身心的疲劳。
岛上除首府哈密尔顿的街上有现代化的商店外,其余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的房屋、教堂和狭窄弯曲的街巷,挂着的也是古老的街名牌。在深巷中漫步,有点象是回到了多年前北京前门外的小巷,缺少的只是小贩的叫卖声。
提起百慕大的过去,倒有一段颇具浪漫色彩的历史。据说,远古的大西洋中,并没有这个岛屿,它是若干世纪以前一次海底火山口爆发喷出的岩浆凝成的,后来在上面又聚积了重重叠叠的珊瑚礁。岛上长期以来生长了各种动植物,但是荒无人烟。直到公元1503年,一个名叫胡安·百慕迪兹的西班牙水手驾驶一只帆船漂浮到这里,发现了这片海上绿洲,并由此而命名该岛为“百慕大”。但百慕迪兹并没有在那里定居下来。又过了106年,即公元1609年,一艘叫作“海上探险”号的旗舰,在大西洋海面遭到风暴的袭击,经过五个昼夜的搏斗,这艘百孔千疮的旗舰,在百慕大近滩触礁搁浅,幸存的水手们上岸后看不到人迹,却意外地遇到成群的野猪、海龟,树上挂满了野梨和其他野果。用这些,他们填饱了饥肠,在岛上生存下来。船上的一对男女还生了两个孩子,男孩叫百慕大,女孩叫百慕黛丝。一年之后,落难的水手们伐木修造了两艘帆船,驶往北美的弗吉尼亚州,只留下三人自愿定居岛上,伴随着“海上探险”号的残骸度过了无数岁月。据说“海上探险”号的事迹,曾给予莎士比亚以灵感,写成他的名著《暴风雨》。那时英国人把这个岛屿群称之为“魔鬼之岛”。险礁和风暴使许多船只闻而生畏,裹足不前。
到了1612年,英国的弗吉尼亚公司就把这个岛屿划归该公司,其后,这家殖民公司从非洲大陆,接着又从北美大陆运来黑人和印第安人,为他们在岛上服劳役,有段时间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囚犯也被发配到这里,加入殖民地奴隶的行列。1684年,百慕大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百慕大很早以前就同北美大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岁月中,英国政府禁止岛上居民从北美大陆购买粮食。岛上居民不堪虐政,私下派代表到费城会见华盛顿,要求提供粮食。当时华盛顿领导的游击队同英国殖民军正进行艰苦的奋战,苦于缺乏火药,探知岛上储藏有一百箱火药。双方瞒着英国当局达成协议,偷偷地以粮食换火药,在1775年8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些居民把这一百箱火药偷偷地装上帆船,运给华盛顿,帮助华盛顿的游击队击败了英军,攻占了波士顿。(下期续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