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工人群众对辛亥革命的支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4
第3版()
专栏: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工人群众对辛亥革命的支持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朱学范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已经七十年了。七十年来,我国走过的道路是复杂曲折的,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任人宰割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到建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繁荣的新中国,其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这段历史我是过来人,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时候,感触尤深。
我是多年从事工会工作的人,以个人的接触来说,我体会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实际上很早就得到工人兄弟的支持和拥护。在1906年爆发的萍(乡)、浏(阳)、醴(陵)有6,000人的起义,就是孙中山宣布的“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的革命宗旨号召下,工人们踊跃参加的。在海外,华侨劳工大众更是拥护中山先生的革命。1911年,孙中山到美国各地去进行革命活动,当年9月2日在美国旧金山致公总堂接到附近各埠的报告称:人们听了孙中山演说后,“人心倾向革命,如水就下,即平时最不喜欢谈革命者,至今亦连声诺诺,以革命事业为救国之唯一上策”。“捐款尤以工人为多,且有无工栖身而借贷捐助者”。这段话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反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已在海外广大侨胞中广为传播;一是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事实上已经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同时带有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性质。所以有众多的劳工也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行列。辛亥广州起义前夕,刺杀清廷署理广州将军孚琦的温生才,就是华侨矿工;广州起义时在黄兴率领下进攻清廷总督衙门英勇杀敌的李文楷,也是一位华侨工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已经查明的烈士中有二十七人是华侨,其中华工就有十一人。这些事例说明,侨胞和华工大众生活在远离祖国的海外,从切身经历中更能体会到祖国的独立强大的重要,从而对孙中山先生在革命活动中,蕴藏着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感受甚深。
在国内,辛亥革命得到广大工人群众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热情拥护。辛亥革命起义前夕,震撼朝野的四川保路运动,实际上就是四川各阶层人民起来保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运动。1924年初,广州沙面工人为了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新警律”,不畏强暴,勇敢地站在斗争最前列,坚持罢工月余,得到各界同胞的支持,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又一次爱国主义斗争的胜利。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符合我国国情之所需,是深得人心的。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断求进步,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在晚年,目睹世界进步的潮流,适应国家民族的需要,亲身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把旧三民主义改造为革命三民主义,为我国留下一笔至为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他在临终遗嘱里再次嘱咐:“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念念不忘的是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他的这种崇高的热爱祖国的精神,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当年的理想,在祖国大陆上早已变成现实。孙中山先生当年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平等不仅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取得国际公认的发言权。凡国际重大事情,人们得听听中国人的声音,公认国际上许多重大事情都需要有中国参加。中华民族被认为是伟大的有聪明智慧和高度文明的民族。过去那种被人轻视,任人欺侮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高兴和骄傲的,这也可以安慰孙中山先生于九泉。
最近,继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叶剑英委员长又进一步阐明通过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祖国统一的九点主张,充分体现了振兴中华的远大目标。这不但对中国有利,对远东和世界和平有利,对台湾也有利,而且对台湾国民党当局有百利而无一害。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追念为辛亥革命而流血牺牲的烈士们,最大最有意义的办法,就是用实际行动,适应潮流,顺应人心,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台湾国民党当局亦宜相应作出积极的对策,早日接受和谈,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使得台湾海峡的两岸骨肉同胞,携手并进,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为神州大地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永世昌盛,并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