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写在大地上的论文——记著名小麦育种家肖步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01
第3版()
专栏:

写在大地上的论文
——记著名小麦育种家肖步阳
本报记者 石堪砺
今年初,在全国第四次育种工作会议上,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专家宣读了学术论文《春小麦生态育种三十年》。一些育种专家称赞这是用三十年的心血写在大地上的论文。论文的作者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研究员肖步阳。他和助手们培育了30多个高产、稳产的小麦良种。
肖步阳只上过两年农校,1952年担任克山农科所小麦育种课题组的主持人。当时,黑龙江省的小麦经常发生秆锈病:麦棵长得好端端的,待开花期一到,茎、叶上就出现密密麻麻的红色病疱,不久就枯黄而死。肖步阳看到农民流着眼泪在地里把小麦点火烧掉或拉回家当柴烧的情景,心急如焚。他对助手们说:我们要进行杂交,培育出抗锈良种来!
育种工作开始后不久,一个外国专家说他们搞杂交育种是“好高骛远”,肖步阳被迫拔掉了试验田里的标志牌,暗中坚持试验。1954年开春,他和助手们把第五代杂交种子全部播到地里以后,每天早出晚归,精心管理,详细记录,采取适宜的栽培方法,终于稳定了杂交小麦的特性。后来又经过三年的区域试验和鉴定,两个抗锈病春小麦良种育成了。肖步阳说:“这两个姊妹品种长得又强又壮,就叫‘克强’、‘克壮’吧!”这两个品种在全省推广后,使小麦平均亩产由100斤上下提高到180多斤。
肖步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寻找小麦育种的新课题。在涝洼地里,他发现“克强”小麦的穗、叶发白了;在干旱的岗地上,他发现“克壮”小麦长得又矮又瘦;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有些地里的小麦倒伏了。这使他认识到,“克强”“克壮”小麦品种耐湿、耐旱、耐水肥特性还不够强。这时,他想起了农民种的谷子,在旱岗地有耐瘠薄的品种,在涝洼地里有耐湿品种,在跑风地里有抗倒伏品种,谷子有不同生态型品种,春小麦也能有!在试验田里,他仔细观察小麦抗倒伏、耐湿和抗旱能力。
肖步阳和助手们紧张地进行着生态育种实践。所里安排他出国考察,他婉言谢绝了;安排他疗养,他毅然推脱了。有时外出开几天会,搞几天调查,回来先到试验田里看看。大家都说:“老肖和小麦一样,长在大地里啦!”就这样,暑去寒来整八年,八个耐旱的,四个耐湿的,一个喜肥喜水的小麦品种又育成了。
在选育良种中,能不能育出多抗性和丰产性都好的小麦品种呢?肖步阳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杂交组合方案,开始育种试验。但是,十年动乱开始,肖步阳被戴上了“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的帽子,去看场院,管温室。但是,他坚信自己没有错。他在一位老工人的帮助下,继续考种,用了一个冬季,把2,000多分小麦材料逐个地脱粒考种,保证了研究课题的持续进行。粉碎“四人帮”后,肖步阳的多抗性小麦育种方案加速实施了。他前后历经十余年时间,用15个品种、16个品系、经过18次杂交,在1978年育成了“克丰二号”良种,抗旱抗涝,不怕锈病,顶风不倒,喜肥喜水,产量较高。推广三年,栽培面积就达到400万亩,一般亩产四五百斤,有的地块达到800斤,荣获了农业部颁发的技术改进一等奖。
肖步阳写在黑龙江大地上的春小麦生态育种学术论文,远远没有结束。他试育的适于在多雨寡照条件下生长的“克丰三号”即将问世,更大的篇幅还在后头。(附图片)
肖步阳在小麦试验田里取数据。本报记者 许万育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