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阅读
  • 0回复

提高经济计划的科学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01
第5版()
专栏:

提高经济计划的科学性
黄振奇
最近,许多同志对于实行计划经济,加强计划工作,发表了不少意见。这里,仅就提高经济计划科学性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为什么要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呢?从理论上看,所谓经济计划的科学性,就是指国民经济计划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重大比例,都要由国家计划来调节。经济计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提高经济计划科学性的重要。经济计划愈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的效益就愈好;经济计划不科学,势必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少慢差费。同国民经济管理的其他环节相比,经济计划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大。
从我国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的历史上看,经济计划在反映客观规律要求方面,有时做得好些,有时做得差些。象“一五”和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济计划较好地反映了客观规律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总的说来,在三十多年里,真正象样地和脚踏实地地搞计划的时间并不多。经济计划工作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是在政治运动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风浪中漂浮,科学性很小,主观随意性成分很大,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计划的科学性是经济计划权威性的基础。如果不充分重视计划的科学性,单纯强调计划的权威性,就难免要发生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如果不是犯了那么多的错误,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会比现在大得多。
从现状上看,三中全会以来,经济计划工作有很大改进。不再片面追求产值速度,而主要是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强调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注意搞好综合平衡,并开始重视中长期计划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计划的科学性还是很不高的。对计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很不充分,没有很好建立起科学的计划体制,没有充分发挥中长期计划作用,缺乏一套科学的健全的指标体系。为制定科学的经济计划所必需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各项技术经济定额有待修改和制定,统计数字不够准确和及时,经济信息不灵,经济预测工作刚刚开始。在经济计划中,怎样利用经济杠杆为实现计划任务服务,也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各级经济计划机构不健全,与提高经济计划的科学性还不能完全适应。所以,当前要加强计划工作,既要强调计划的权威性,又要重视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经济计划的科学性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即从基本国情出发,才能使经济计划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依存于周围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差别,同一个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深度、广度和形式,是很不同的。不从实际出发,忽视这些特点,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按照经济立法规定的制订计划的程序、方法和制度,充分听取基层企业的意见,听取地方和部门的意见,听取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意见,直接参与制订计划方案的干部要有职有权有责,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搞好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反复计算的基础上确定计划。在过去的计划工作中间,一些重大的经济决策和重大的建设项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够,缺少多种方案的比较和论证,往往根据少数人的意见仓促决定;有时领导提出要多高的速度,就订多高速度的计划,明明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坚持原则如实向上反映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制订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计划?
第三,改进计划体制,搞好综合平衡。改进计划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划分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和专业部门,国家、地方和企业在计划工作上的权利和责任。综合部门统得过死,不利于发挥专业部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但如果计划大权分割,政出多门,也不利于综合平衡的实现。为了搞好综合平衡,首先,负责综合平衡的单位,必须具有应有的权威性,敢于坚持原则,克服各种企图摆脱计划约束的倾向。国家手里必须掌握必要的资金和物资,作为实现综合平衡的手段。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在人财物的分配上,按照全国的计划办事;在全国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搞好地区和部门的平衡。既要保重点,又要兼顾一般,重点不能过重,更不能只要重点、不要一般。制订计划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更不能留缺口。
第四,逐步形成以五年计划为主的长中短计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过去的三十多年,除了“一五”时期外,主要是依靠年度计划;而且是“一年计划,计划一年”,计划机关的精力主要被吸引到拟指标、批项目、分投资上去。这样的经济计划很难做到深谋远虑,起科学的指导作用,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致使计划多变,有的建设项目今年上马,明年下马,造成大量积压和浪费。应看到,有些科研项目由开始研究到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有些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需要五年、十年以至更长的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形成的压力,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看出端倪。这都说明中长期计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只有把计划工作的重点由年度计划转移到中长期计划上来,才能确保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经济计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五,有一个科学的完备的计划指标体系。在综合指标方面,要根本改变以总产值为中心指标的局面,代之以国民收入为中心指标。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社会事业三个方面,要着重增加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指标。在生产建设与提高生活的关系上,要多增加生活方面的指标。在产值产量与经济效果的关系上,要多增加经济效果方面的指标。……
第六,利用经济杠杆,为实现计划服务。在社会主义阶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全社会的有计划调节,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的经济信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济计划;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整个社会按照一个完整的计划动作,使科学的计划实现。
第七,充实计划机构,搞好计划的基础工作。在国家计委内部应充实和健全编制中长期计划的机构、经济预测机构和计划理论方法研究机构,搞好计划工作干部的培训。同时,应切实搞好经济计划的基础工作。要搞好统计工作,统计既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工具。各个计划部门,要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做好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工作。还要做好各种计划定额的修改和制定的工作。
第八,制定计划法,使经济计划工作法律化、制度化。制定计划法,就是要把制定一个科学的国民经济计划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以防止个人的主观臆断、片面强调局部物质利益和其他因素等对经济计划的干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