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红烛之歌——记共产党员、烟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韩逸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1
第4版()
专栏:

红烛之歌
——记共产党员、烟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韩逸梅
身直颜色正,不怕耗生命,
只有一条心,为人送光明。
有人把这首赞美红烛的诗赠给共产党员、烟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韩逸梅,称赞他的高尚医德。
“图名利就别当医生”
韩大夫有着比较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五十年代就是胶东的有名大夫,六十年代被授予主任医师的技术称号。他是省人大代表,并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但他从不以名人自居。他说:“当医生不能图虚名,图名利就不要当医生”。
为了对病人负责,在医疗中他总是虚心地征求别人意见。无论是主治大夫,还是住院大夫,只要提出意见,他都认真分析,合理采纳。因此,在他主持下制定的医疗方案,很少出问题。
疑难危重病是不少大夫感到怵头的事,弄不好出问题,既影响本人名声也影响集体荣誉。韩大夫却不回避这类问题,不怕担风险。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从不“踢皮球”。
前几年,他到莱西县巡诊,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妇女患巨大卵巢囊肿瘤。病人面色灰黄,腹部囊肿高高突起,眼睛看不见脚尖,不能平卧,情况非常严重。韩大夫向病人和家属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意见,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没有办法,韩大夫只好返回公社。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病人的性命危在旦夕,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不管吗?他决定再登病人家门。同他在一起的同志对他说:“这个手术不好做,病人又不同意,万一出了问题名声不好。”他说:“这个病人如果不做手术是死路一条,做了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哪能见死不救呢?”他们骑上自行车,登门做工作,终于说服了病人。手术切除了一个63斤重的卵巢瘤,病人恢复了自理能力,全家人感激不尽。
去年腊月,医院内科病房收进了一个妊娠的心脏病人,虽经多方治疗,病情仍一天天加重。有人提出把病人转妇产科剖腹的建议。韩主任跑去一看,病人全身浮肿,气喘不止,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有人担心剖腹危险太大,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对收这个病人提出了疑义。收还是不收?韩大夫扬了扬手中的听诊器明确地说:“情况明摆着,这样等下去非死不可,剖腹取出胎儿,病人心脏的压力减轻,也许还有一线希望。这件事情我负责。收!”病人转到妇产科后,韩大夫立即组织手术。经过全科同志四天四夜的抢救,病人得救了,苍白的脸上有了笑容。当病人痊愈出院的时候,感动的泪水打湿了衣襟。
“病人的性命都是宝贵的”
“名医面前病人多”。在门诊,韩大夫的桌前常常围着一圈病人;在家里吃饭,登门求医的人接二连三;就是半夜三更也常常有人敲门。他们中有干部,也有工人、农民;有熟识的人,但更多的是陌生人。不管什么人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认真看病,从没拒绝过一个人,也从不厚此薄彼。
去年冬季的一个夜晚,雪大风狂。熟睡的韩大夫听见砰砰的敲门声,急忙穿衣起来,拉开门一看,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
“韩大夫,我的妻子在医院里生产遇到困难,请您去看一看吧”。小伙子恳求说。韩大夫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凛冽的西北风夹着雪花,吹得这位六十多岁的人直打趔趄。小伙子见此情景有些不忍了,又劝他回去。韩大夫却和蔼地安慰小伙子说:“不要紧,快走吧!”
事后,这位小伙子更加信服韩大夫的医术和品德,又提出了给他母亲看病的要求。小伙子的家住在郊区,韩大夫白天没时间去,就利用晚上给他的母亲看了病,开了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搬来了赫赫有名的大大夫,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被传为美谈。
韩大夫自己这样做,还说服、教育家属和孩子们热情接待病人。一个夏天的中午,韩大夫正在午睡,外面传来敲门声,他的老伴怕惊醒他,急忙跑去开门。开门一看又是一个找韩大夫治病的人,老伴知道丈夫做了一夜的手术,上午又照常上班,不忍心叫醒他,便说:“韩大夫不在家。”把来人支走了。韩大夫蒙眬中听得老伴说的话,急忙穿衣下床,追出去,重新把病人请回屋。他一边向病人道歉,说明原因,一边给病人看病。病人走后,韩大夫立即召开家庭会,给家人讲明道理,并做了一条规定:今后谁也不准对求治病的人撒谎。
韩大夫这样要求家属,也这样要求大夫、护士。他看到有人照顾他年龄大,夜间不愿打扰他,便对他们说:“如果夜间有危重、疑难病人,你们尽管叫我来。不管病号是什么人,我们当医生的就要为病人的生命负责,不能把一些人的生命看得要紧,把一些人的生命看得不要紧。病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要为保护他们的生命竭尽全力。”
“我应得的报酬,国家已经付给了”
每逢看到有的人利用医生职务的方便谋取私利时,韩大夫总是激愤地说:“太不象话了,党给你的本领是让你捞取人民好处的吗!”他自己从不贪图病人的一点便宜。看病时,有的病人总爱殷勤地问一声有事、没事,他总是连连摇头:“没事、没事。”也有主动问需不需要东西的,韩大夫一边摆手,一边坚决地回答:“不要!不要!”谁送上门他都如数退回。
去年春节前夕,韩大夫一家正在吃饭,从外面闯进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进门就把一大堆猪蹄、排骨放在桌子上。原来,韩大夫曾给她治好了瘤子,她借春节之机来表表心意。韩大夫说什么也不收,他说:“我看好病是应该的,是我的职责。我应该得的报酬,国家已经付给了,怎么能要你的东西呢!”边说边拿起东西往门外走,弄得那人面红耳赤下不了台。他的老伴只好出来打圆场,直到那人如数收了钱,一场风波才算平息。天长日久,人们都知道了他的脾气,上门送东西的很少了。
韩大夫也从没把自己的技术、名誉当做向社会进行交换的筹码,就是在孩子安排工作上也从未托过人情。他有四个女儿,安排的全是普通工作。大女儿是农业工人,二女儿、三女儿在工厂工作,最小的女儿下乡回城后,先在医院当工人,整天刷厕所、擦地板,多次要求爸爸给她托人调换工作,韩大夫始终没有答应。他对女儿说:“爸爸的本事不能用在这个地方,你们的道路要靠自己走。”在韩大夫的帮助下,他的小女儿进步很快。后来,根据工作表现和需要,院里安排她当了化验员。
忘我为病人,象蜡烛一样不惜燃烧自己,默默地照亮别人。韩大夫用自己的实践谱写了一首红烛之歌。
綦国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