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阅读
  • 0回复

南北议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1
第5版()
专栏:学点民国史

南北议和
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同南方革命政权举行了和平谈判,这就是民国史上的第一次南北议和。
武昌起义后,清王朝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授予军政全权。袁世凯采用一打一拉的反革命两手,对付革命政权。他一方面指挥北洋军攻陷汉口、汉阳,炮击武昌;另一方面又利用幕僚刘承恩与黎元洪的旧谊,致书黎元洪,进行“和平”试探,声称如能承认君主立宪,两军即可息战。湖北军政府方面,想尽快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但又对自己的力量缺乏信心,便寄希望于谈判,争取袁世凯反正,尽快结束革命。12月2日,由英驻汉总领事葛福斡旋,南北双方达成武汉地区停战协定。正在汉口开会讨论组织临时政府的各省都督府的代表,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压力,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停战议和建议。
1911年12月18日,南方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派出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举行首次议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湖北、陕西、安徽、山西、江苏、山东与奉天的停战协定,20日至31日,又开了四次会议,双方就停战、国体和召开国民会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南北议和既有公开的谈判,又有幕后的密议。伍廷芳、唐绍仪白天在会场上周旋,夜间则在江浙立宪派谋主赵凤昌居住的“惜阴堂”聚谈,所有议和主张及致北方电,都是在“惜阴堂”商洽的。同时,立宪派的张謇、汤寿潜等人也都聚集在“惜阴堂”,密议诱惑革命党人妥协的办法。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对此缺乏警觉。黄兴还派顾忠琛同北方军界人物廖宇春在上海文明书局举行密谈,达成清帝退位后推举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的默契。
帝国主义列强担心革命风暴会损害它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和袁世凯串通一气,采取了种种手段,对南北议和施加压力。在唐绍仪抵达汉口后,英国总领事就向唐绍仪和黎元洪提出以君主立宪制作为议和的“调停方案”。12月20日,驻沪英、日、德、美、法、俄六国领事联合行动,向唐绍仪、伍廷芳分别送交同文照会,公然威胁说:中国的战争若继续下去,将使外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重大危险,请南北双方尽速达成协议,停止冲突。同日,日驻俄大使会晤俄国外交大臣,两人商定,如调停无效,将采取强硬措施。
正当南北议和紧张进行的时候,孙中山于12月25日从海外回国抵上海。这大大地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反对议和的呼声顿时高涨起来。29日,南京17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并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这对于袁世凯的窃权阴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袁立即下令唐绍仪中断和伍廷芳在上海的会议,并谕令唐辞去代表职,声明以后和谈由他和伍廷芳直接电商。1月4日,袁世凯给伍廷芳的第一个电报便是质问南京选举总统是何用意。嗣后,围绕停战撤兵、国民会议、临时政府和清帝退位等问题,袁世凯和伍廷芳展开了电报战,争辩十分激烈。
议和会议表面上陷于停顿,幕后密议反而加速。原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为了照顾黎元洪、黄兴等同袁世凯达成的默契,曾电袁表示南方组织临时政府乃权宜之计,并说自己“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但是袁世凯不相信孙中山的诺言,他密令唐绍仪留沪交涉总统让位事宜。1月14日,唐绍仪电询伍廷芳要求孙中山对让位事表明态度。次日,孙中山电伍廷芳转告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自己“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袁世凯获悉孙中山的确实保证后,立即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月16日,袁与内阁诸大臣联衔密奏清廷,以大局垂危已极,民军坚持共和,别无可议,请开皇族会议,宣布共和。一面授意段祺瑞率领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清廷:“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同时又密调曹锟率北洋军第三镇(一镇约13,000人,相当于一个师)一部入京威慑亲贵。在袁世凯的种种威逼之下,隆裕太后无可奈何,于2月3日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优待条件共八款,其中规定:保留清帝尊号,民国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室岁费四百万元,由民国拨付;暂居故宫,日后移颐和园。11日,隆裕认可优待条件。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宣告垮台。13日,袁世凯电达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并发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得悉清帝退位及袁世凯赞成共和,于2月13日向参议院辞职,并推荐袁世凯以自代。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至此,历时3个月的南北议和宣告结束。袁世凯的篡权阴谋得逞,辛亥革命终于遭到了失败。 (查建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