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相逢一笑泯恩仇——费彝民谈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28
第4版()
专栏:

相逢一笑泯恩仇
——费彝民谈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
本报记者 周毅之
“如果廖公去台湾,我愿自告奋勇,报名随行,把我心里的话,向台湾挚友倾吐。实现祖国统一,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而且是关系到世界和平的大事,我愿以晚年有限的时光,和台湾同胞一起,共同为完成这一伟业,作出贡献”。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同记者谈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开始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赞扬这封信写得至情至理,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这两句诗使费先生回忆起一段难忘的往事。1963年12月16日,张治中给蒋介石、陈诚和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周总理在这封信后面亲笔加上一些诗句。“当时我有机会知道这件事情,深深为总理对台湾父老兄弟的亲切关怀所感动。”他说,共产党对台湾的政策是一贯的,从周恩来到廖承志始终没有改变,只是越来越宽厚。“我是这段历史的直接见证人,体会最深,这是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希望蒋经国先生不要把它看作权宜之谋。”
费彝民提到彭真副委员长最近的一句话:“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展望未来”。他希望台湾朋友好好想一想当前和今后的世界局势。他说,未来的局势将是天下大乱,烽火燎原。从中东到欧洲、拉丁美洲,都是这个形势。只有中国,如果我们实现和平统一,同东亚的左邻右舍搞好关系,就会成为世界的安定力量。十万万中国人,成为一种和平的力量,建设的力量,我们发言,更是举足轻重。所以,我们争统一,不仅是为自己,而且是为世界,为人类,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这样展望未来,就容易把个人的恩怨丢开。廖公这封信,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希望蒋经国先生也有这样高瞻远瞩的雅量。
费先生说,他在台湾有很多朋友。他提到孙越崎、黄朝琴、林献堂、肖同兹、谢东闵……。“我很想念这些老朋友。他们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健在的人还不少。”他想去看看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同这些老朋友谈谈。“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雅事,原来象仇人一样,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杯酒释前嫌,把个人恩怨全忘了。鲁迅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最好的刻画。有些事情,我们中国人几句话就可以解决,何必去求外国人呢?
“我是个报人,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文人办报,只是为救国,大家知道,我是怎么个人,我觉得我能出一把力。”费社长的这番话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