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游三游洞和陆游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1
第5版()
专栏:

游三游洞和陆游泉
柏生
初夏,我们来到湖北宜昌,参观访问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电工程后,盛情的主人又邀我们继续驱车西行,来到距宜昌城西北20里,位于西陵山峭壁之上,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的湖北著名古迹三游洞和陆游泉。
景色绮丽,地势险峻的三游洞是座历史悠久的有名古洞。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迁官途中,与其弟白行简和元稹三人,相会于夷陵(今宜昌),在长江岸壁上发现了这个石洞,他们刈草开路,攀援直上,同游洞中,酒酣兴浓,通夕不寐,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洞中石壁上。今序存而诗佚。“三游洞”的名称,就是当时白居易给取的。人们称他们这次聚游为“前三游”。过了两百多年,到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从四川家乡赴京师开封应试,途经夷陵,慕名而至,也留诗数首,人称“后三游”。在此前后,苏轼的老师欧阳修、至友黄庭坚,也都曾到此一游。这个景色奇绝的山洞就此成为过往来客遨游之地而知名于世了。
三游洞下临深谷,峭壁百丈。洞口藤蔓悬垂,犹如珠帘。洞深约30米,宽20米,高约6米。洞中岩石褶叠起伏,千姿百态。有三根垂直平列的钟乳石柱,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个洞室。前室明旷,后室幽奥。前后洞室摩岩壁刻琳琅满目,历代途经长江三峡的文人雅士,无不被这里的山水佳境所迷恋,诗兴勃勃,留下用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写下的吟咏三游洞的诗歌散文题记,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中还保留的宋代以来的壁刻、碑刻40余件。这不仅使我们欣赏了古代诗文书法的艺术,也看到了古代镌刻巧匠的高超技艺。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我们沿着三游洞旁一条陡直的石磴小道,拾级而下约200级,只见半山腰悬崖下的一座小巧玲珑,半壁嵌进山岩中的石亭里,有一小潭,潭口呈正方形,长与宽约一米半,深近一米。潭水清澈见底。细看,原来在潭边岩壁间有一细泉,涓涓流入潭内,亭潭边竹翠草茂,景色俏丽,即著名的“陆游泉”。这里环境幽美,潭亭依山面溪。据宋代诗人陆游《入蜀记》载,他于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十月八日来访三游洞,见小潭水甚奇,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故名“陆游泉”。其诗云:“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珮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现在,泉旁岩壁上还留有陆游当年题诗的摩岩遗迹,由于长年风雨剥蚀,已漫不可认,那座仿宋代风格建筑的飞檐翘角的小石亭,亭柱上还刻着陆游“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诗句。我们留连徘徊在陆游泉边,面对曲溪奔流的下牢溪水,再仰望绝壁上的三游古洞,和古洞上的三国遗迹“刘封城”“张飞擂鼓台”,西陵形胜,真是美不胜收,使我们久久不忍离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