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东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十五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8
第6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东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十五年
谷源洋
1967年8月8日,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五国,共同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第一个区域性组织——东南亚联盟的成立。
十五年来,东盟各国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已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生气的组织。
贸易合作是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1977年2月,5国外长签署了旨在扩大东盟内部商品流通的特惠贸易安排基本协定。目前,成员国间享受特惠贸易安排的商品已达8,563种。东盟内部的贸易额(包括非特惠贸易安排的商品在内),已从1978年的98亿美元,增至1980年的198亿美元。
工业发展与合作是东盟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1976年3月,5国决定兴办5项工业企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建立尿素厂,新加坡建立柴油机厂,泰国建立纯碱厂,菲律宾建立磷酸盐厂(后改为炼铜厂)。目前,5项工业项目中,已有4项处于不同的实施阶段。
实施工业互辅计划,促进区域自给自足,是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东盟5国经过多次协商,已把发展汽车制造业作为首项工程,各国各建立一家汽车配件厂,然后装配成“东盟汽车”。今后,还打算建立联合钢铁工业、农机和橡胶工业等方面的项目。
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东盟还设立了包括粮食、农业和森林,金融及银行业,工矿业及能源,交通及通讯,贸易及旅游业等5个永久性的合作委员会。1980年,有关合作委员会创办粮食安全储备,建立5万吨大米储备。在能源问题上,为确保石油稳定供应,5国成立了东盟石油理事会,制定了石油应急分配计划,规定产油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优先满足其他3国的石油需求。
金融合作也在顺利进行。1976年8月,东盟银行理事会成立,1978年东盟5国中央银行签署了《通融资金备忘录》,集中各国提供的等量外汇,帮助成员国解决短期国际支付方面的困难。通融资金额已从初期的1亿美元扩充到目前的2亿美元。1980年7月,银行理事会决定成立东盟金融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促进东盟联营工业的发展,并同区域组织外的金融机构建立联系,为东盟工业化提供资助。在电信方面,东盟国家成立了海底电缆管理委员会,合作敷设沟通各成员国的5条海底电缆。
十五年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东盟各国合理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和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各自和集体的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
东盟5国的进出口贸易占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原料需求减少,影响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东盟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缩减的难题。为了应付外来的压力和解决经济困难,东盟国家加强和扩大内部合作。五国不久前同意扩大东盟秘书处的权限,各派一名部长级经济专家常驻秘书处,全权处理各国间的经济事务,同时设立一个联合委员会来协调外长和经济部长两个委员会的工作。这些措施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扩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