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中年科学工作者温贤芳 在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中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2
第3版()
专栏:

中年科学工作者温贤芳
在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中作出贡献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43岁的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助理研究员温贤芳所主持的研究室,近年来先后获得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农业部科技成果改进奖。这些成果占该所同期获奖项目的三分之一。此外,他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主持编写和翻译了3本国内同行急需的专著。
1972年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三室重新恢复时,年仅33岁的研究室负责人温贤芳组织大家向工农业生产实际作调查,根据国家近期和长远的需要定方向、选课题。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上应用的各种同位素示踪的标记化合物,我国绝大部分不能自己制造。进口这类物资不但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常常遭到禁运。为了填补我国这方面科研工作的空白,他们决心攻克这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尽快拿出国家急需的产品。温贤芳带领大家争分夺秒进行研制,就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工作也未曾间断。化工部组织研制出一批氮肥增效剂,但不知施用后是否留有残毒?对人畜是否有害?温贤芳带领全室同志研制出可以鉴定这些氮肥增效剂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从而较快地为筛选出毒性最小、经济效益又好的氮肥增效剂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还同其它单位的同志协作,用示踪原子法测试各种氮肥在我国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下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实际情况,经过4年的努力,共取得20多万个数据。这些数据为我国各种氮肥的利用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原子能同位素农业利用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为了促进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温贤芳主动组织力量翻译了《作物和土壤示踪教程》等有关原子能农业利用的专业书,受到国内同行欢迎,并且成为大专院校最新的参考教材。他还从1977年开始,和有关专家主持编写了一本近百万字的《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集中反应了近年来我国在原子能农业利用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