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企业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7
第5版()
专栏:

企业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
张树梧 王桂海
一个工厂,从购进原料到输出产品,有两个主要的流程:物质流和信息流。前者对原料进行加工,后者对加工过程实行管理。
早期的工业作坊,生产比较简单,物质流的配备只是人力和简单的工具。那时,由几个人(有时甚至只有一人)组成的管理队伍,便可以处理全部信息。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很大,并建成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这时,物质流所反映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多,对决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正确作出决策的前题是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获得信息,并能对信息(通常是数据的形式)进行迅速处理(计算,比较,选择,分类,综合,存贮,等等)。如果单凭人工,很难完成这个任务,从而谈不上作出合理有效或令人满意(更不用说是最佳)的决策;或者,即使有较好的决策,也因决策的周期过长而贻误时机。先进的物质流与落后的信息流所形成的这种矛盾,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管理混乱”,“领导心中无数”。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用电子计算机装备信息流,在企业中建立起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智力放大的工具,即使是普通的小型计算机,都具有惊人的记忆容量(数万个记忆存贮单元)和很高的速度(一秒钟执行十几万到几十万条指令)。它可以适时地对物质流的信息进行采集、计算和输出结果,随时向企业的决策机构提供各种反映生产实际情况的数据,使决策活动能建立在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我国一个大型拖拉机厂的领导人说:“我一上班,就要求知道今天各车间的进度,哪个车间是薄弱环节,哪个零件将要在本班脱节,哪个部门可以帮助解决,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解决,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用上计算机,将能使我在几秒钟内一目了然。”一位自行车厂的厂长指出,长期以来,为了避免各工序之间脱节,在各车间内都保存着大量的零件,这其实是一种积压。如果用计算机随时分析出各车间零件库存的最佳值,那末,不用增加什么设备,全厂就有可能大幅度增产。
但是,计算机的这一作用目前并未被普遍承认和重视。不少企业在考虑现代化生产时,往往只着眼于建立(或扩建、改建)现代化的生产线,忽略了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忽略了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其实,在装备信息流方面花一定本钱,经济效益就会显著提高。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企业的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的应用。看一个厂的设备是不是先进,不但要看物质流,而且要看信息流。企业的领导人充分发挥信息流的作用,才能适应生产日益发展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