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红绳系得人参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2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红绳系得人参归
王维廉
在祖国众多的中草药大家族里,人参被誉为中药之首、百草之王。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具有滋补和治疗双重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又能治疗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确有延年益寿的功能。
山参珍贵,如宝难寻。东北人参产地分布在长白山、千山山脉、完达山脉、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南坡。每年立秋到白露期间,正是参果红熟季节。这时,参农们三三两两,手持镶有铜钱的“索罗棍”相邀进山采参。森林中的棒槌鸟是传播人参种子的媒鸟,天刚放亮时,人们听到林中棒槌鸟的清脆叫声,就立即到东北坡的灌木丛间或向阳坡的背阴、遮阳处拔草找参。
参农们找参是那样地神奇,一经发现,立即吆喝:“棒槌—五品叶!”因为人参生长的年岁可以从参叶判明,一年生的叫灯台子,二年生的叫二角子,三至七年生的叫几品叶。参农们吆喝时,先告诉同伴发现了人参,同时说明是几年的参,然后用红线绳拴在参茎上。相传,古时候有株参王,化为身穿红衣、脸蛋桃红的“红孩子”,常到一位贫穷的老农家里玩。善良的老农喜爱红孩子,把根红线绳系在他的手腕上。顿时,红孩子不见了,只见红线绳向远方移动。老农尾随在后,看到红线绳系到一株野草茎上去了,便细心地把草挖出,得到一棵大山参。从那以后,人们形成了习惯,发现人参立即用红线绳系住参茎,免得“红孩子”走了。
新中国诞生后,“红孩子”有家可归了,纷纷从野地里走到农家的田园。东北农村利用山多林密、土质肥沃和气温适宜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开展人工培植人参。黑龙江省43个市、县山区建立了人参培植基地1,980多处,种植面积10,000亩左右,社队集体种植人参20,000多亩,仅1981年就收购园参180万斤。收购后的鲜参,经过加工,即成为红参、白参等不同品种。东北人参具有主根皮色正、须根韧性强等优良特点,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