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东乡族人民的“泥土书记”——记县委副书记伊德勒斯·马正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东乡族人民的“泥土书记”
——记县委副书记伊德勒斯·马正廉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伊德勒斯·马正廉,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好领导人。乡亲们称他为东乡人民的“泥土书记”。
伊德勒斯·马正廉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选拔到县委领导班子里来的东乡族青年干部。在这之前,他担任考勒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考勒是全县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县上在这里修了一座六级提灌站,引刘家峡水库的水上山浇地。为了提高水利效益,增加粮食产量,他带领群众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修出了3,500亩水平梯田,使这个历史上没一亩水田的地方,也种上了水稻。
高山连绵的考勒公社,过去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四塞之乡”。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行走在狭窄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运送粮食、货物全凭驴驮人背,群众的困难和交通闭塞,使伊德勒斯·马正廉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他动员并组织了1,000多名农民的筑路队和100多人的基建队,利用农闲进山修路。伊德勒斯·马正廉和民工们一起勘测路线,制造炸药,挖土运土,经常是一身汗水和泥土。有一次,公社的一个干部到工地找他,在人群里几乎认不出这位朝夕相处的书记来。他们没有用国家投资,自力更生在海拔2,400米的胡麻岭修通了一条宽6米、长6,000多米的盘山公路,把考勒和通往县城的公路连接起来。现在,这条大路上奔驰着汽车和拖拉机;“四塞之乡”办起了农贸集市,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城乡交流,也活跃了农村经济。群众把这条公路称为“庆胜路”。
在刘家峡水库南岸弯曲的库岸线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覆盖着山坡和堤岸,控制了水土流失。绿树倒映在碧澄的水库中,平添了不少秀丽景色。这里近千亩的林地,留下了伊德勒斯·马正廉的脚印和汗水。为此,甘肃省林业部门嘉奖了考勒公社。这以后,考勒公社的许多村落,在伊德勒斯·马正廉的领导下种上了杨树、榆树、李树、杏树和柠条,绿化山乡的活动在偏僻的旱地干山上开展起来了。
伊德勒斯·马正廉当上了县委副书记,主管文教卫生方面的工作。为了改变全县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他走访了12个公社的20多所中小学,对教师队伍和教学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并访问了许多农民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然后,他和教育局的同志们一起,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整顿。通过考试和考核,辞退了不合格的民办教员,对在职教员加强培训,严格要求,并实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全县学生入学率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提高。有人问伊德勒斯·马正廉,是什么力量使他和群众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他指着几株盛开的桃花说:只有深深地把根扎在泥土中,才能把春天的绿荫和鲜花还给供给养料的土地。 本报记者 何东君 本报通讯员 马自祥
(东乡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