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论领导班子专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4
第5版()
专栏:

论领导班子专业化
夏书章
党中央要求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这里,想谈一谈专业化的问题。
领导班子专业化,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专业和从专业人员中物色领导干部。领导工作需要什么专业知识,要根据工作内容而定,旨在做好领导工作。原则是学其所需和用其所长,若所学所长非工作所需,当难发挥作用,或竟用其所短,那就太不对路。例如让一位非常高明的医生当现代化医院院长,就不如由医务行政或医院管理专业出身的人担任较为妥当。现在的专业人材十分缺乏,对他们的工作安排必须更加审慎。
诚然,领导班子专业化就是要实行内行领导。但从广度和深度来说,内行总是相对的。领导全面工作的领导干部事事内行有困难,可是,对全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共同规律和相互关系等必须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知识、能力和经验,方能胜任。我们不能要求省、市、县长什么都懂。一个大学校长虽有学术专长,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学科和其他校务。那么,完全外行要不得,十足内行办不到,如何恰到好处,是大有考究的。
其次,专业化的领导班子能否搞好领导工作,还取决于许多主客观因素。除专业对口外,本人的志趣、品德和能力以及年龄、健康、经验等条件都有关系。领导工作有不同于一般专业工作的特点,擅长某专业的人并非一通百通。一个不善经营的特级厨师主持餐馆业务,即使也能搞好,还要权衡得失。因此,领导工作可以由专家担任,但不是任何专家都适宜担任领导工作。
说到志趣,人们从事的专业会发生变化。改行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李时珍若不辞掉县官,便不能编修《本草纲目》,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行就改得好。孙中山弃医,领导人民推翻帝制,成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个行也改得好。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颇有成就和大有可为的科学家担任非其所长、非其所愿的行政领导职务,这个行就不改为好,至于作荣誉性安排,又当别论。
外行是可以变成内行的,这要通过有计划地培养。对专业性明显的工作,一般容易理解。被忽视或误解了的专业,却需要加以说明。例如前面提到过的行政管理,就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万金油”式的工种,而是有其专业内容的。象行政程序、方法、公共关系和决策问题等,都需要作专门研究。应用系统工程学科的原理于行政管理,以形成最优行政管理系统或订出最佳工作方案,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对专业性很强的行政工作,过去被掉以轻心,难怪行政效率不高。
再次,专业人员担任领导干部后,学用一致,工作顺手,成效显著,这是两全;要是专业弃置,领导无方,劳而少功,便是两误。还有的只是挂名领导,仍搞专业;或放弃专业,尽力领导。只顾一头虽略胜两误一筹,毕竟同领导班子专业化不是一码事。
对领导班子专业化的专业要求有主次之分,不能舍本逐末。一个大百货商店经理,主要是善于经营管理,至于是否有其他专长,那倒无关宏旨。对既不适宜又不愿意担任领导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其过于勉强,不如实事求是。不直接参与领导而通过作顾问、当参谋、供咨询等形式,以其专长协助领导工作亦属可取。这样做可补领导班子专业化的不足。不过,多谋还要善断,能否奏效决定于领导者的抉择能力。这也是对领导班子专业化程度的考验。因为外行人未必能听取行家意见。
最后,上述种种,影响所及渐成风气,而风气形成影响更大。例如对专业理解窄则被忽视的专业即难恢复和发展;不对口专家进入领导班子,不啻宣告行政领导工作不用受专业训练;置领导班子专业化的实质性要求于不顾而进行调配或提升,则可能使在职专业人员产生消极情绪不去精益求精;以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处理得好,也可以有好影响,形成好风气。建设怎样的领导班子是个敏感的问题,提倡、鼓励什么,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风气和影响好比无形的指挥棒,灵得很。
据了解,某研究机构计划在研究人员中实行轮流担任领导职务二年,叫做轮流(对领导工作)作贡献,轮流(对专业工作)作牺牲。这显然表明在那里领导工作和专业之间有矛盾。牺牲了确能贡献还好,倘若牺牲了作不出贡献或牺牲大于贡献,就应该研究还有没有别的较好的路子。还有的事业单位有专业素养的领导副职较多,为了免得大家在一起团团转,又搞不成各自的专业,也试行轮流任常务副职一年。仅就如此走马灯式的领导骨干而言,其责任和效果如何检定?
可见,领导班子如何专业化,从认识到实践,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务之急,似宜多作调查研究,掌握一些实际材料,不断总结提高,以求逐步地、有成效地顺利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