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好干部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2
第2版()
专栏: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好干部队伍
宋任穷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已经用明确的语言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干部问题。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大方针。全党同志都应坚决地无条件地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
这个方针的提出和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以后,1979年7、8月,小平同志到山东、上海、天津视察,走一路讲一路,反复指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已经确立了,现在的问题是组织路线问题,是干部问题,特别是选拔接班人问题,必须选懂行的和比较年轻的。同年9月29日,剑英同志在建国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注意“干部队伍的逐步年轻化和专业化”,努力“使我们的组织状况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任务相适应”。1980年5月,耀邦同志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说明,所谓理想的领导班子,就是领导班子的成员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这个期间,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把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决议又明确肯定:“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从以上简略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反复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顺应党心民心。
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进程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里程碑,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党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进行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尽管国内国际都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困难也不少,而在所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中,突出的困难还是我们干部队伍的现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主要表现:一、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普遍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十五至二十岁,比五十年代大得更多,“老化”现象严重;二、相当多的干部缺乏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懂得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更少。这种状况,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如果我们无视伟大历史转折的客观进程所提出的干部问题,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加以解决,那么党的政治路线就难以贯彻执行,更谈不上长期延续下去。这样提出问题决不是危言耸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沉痛的教训,我们党在解决接班人问题和建设干部队伍方面的深刻教训也还记忆犹新。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有一批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家,他们高瞻远瞩,在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和面临干部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关键时刻,为党及时地提出了一条妥善解决干部问题的正确方针——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既善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又善于制定保证实现政治路线的组织路线,并且使其得到有效实施的党,才够得上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我们的党正是这样的党。
干部队伍“四化”,首先要从各级领导班子“化”起。我们设想,经过五年的努力,到下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大大提高一步,平均年龄比机构改革前力争下降五岁左右,其中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占70%左右,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占60%到70%,特别是必须有精明能干、可以团结和带领整个班子去开创工作局面的一、二把手。当然,各级各业务部门的任务不同,对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年龄、知识构成的要求也应当有所不同,但是,要朝着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要建设起精干有力、能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工作班子,则是不能动摇的。上述设想有可能实现吗?今年上半年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各部委进行机构改革的成果,使我们有信心作出肯定的回答。这次改革花了四个多月时间,不仅使中央一级的党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编制大大缩减,而且使部委和直属局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普遍下降了四至六岁。据国务院所属38个部委统计,正副部长、主任共减少67%,新提拔的中青年干部已占新班子成员总数的32%,知识水平提高了,熟悉专业的人增多了。在一些尚未进行机构改革的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有不少成功的事例,说明经过努力,上述要求是能够达到的。
事情的关键在于,必须解决好“退”和“进”的问题。“退”,就是要坚决按照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离休制度的决定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认真地妥善地安排一批年老体弱的同志退居二、三线。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实践证明,我们绝大多数老同志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能够出以公心,荐贤举能,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革命需要和组织安排,扶持那些资望和经验不及自己的年轻同志上来,自己甘当助手,或者退到二、三线,担当起传帮带的任务。“进”,就是要坚决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经过考验、确属优秀的中青年干部选进领导班子。用陈云同志的话说,不是提拔几十个或几百个,而是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和选拔三十岁左右、四十岁左右的优秀干部。这一进一退,密切相连。退重要,进更重要。谁退,退到哪里,要妥善;谁进,进到什么岗位,要适当,最重要的是把人看准用好。
在“进”的问题上,中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一定要大胆地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能打开新局面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绝不能让“三种人”和近几年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人混进新的领导班子。把这两方面的事情办好,认真执行党的选拔干部的标准,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庄严职责。同时,又必须认真听取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改变组织、人事工作的一些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做法,开辟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新渠道。谁是党和人民今天最需要选拔和重用的贤者?前几年,中央强调了三条,这次新党章又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个基本条件,精神是一致的。这些条件体现了红与专的辩证统一,是党的德才兼备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在掌握这些条件时,要严格把好政治标准这一关,提拔真正是党性强、作风正派、敢坚持原则的同志。不能设想,一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缺少坚定的信念,对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格格不入,对工作不负责任、精神不振、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人,能够挑起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但是,只讲德还不够。我们的干部队伍总是要变得年轻些,有知识,懂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德无才的人,政治上固然可信,可惜难当大任;有才无德的人,其才适足以济其奸,重用了有很大的危险。当前,要特别警惕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路线的人,以及在经济领域内和在其它方面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决不能让他们混进领导班子。这几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在领导班子里的,发现一个,清理一个,一个也不能留下。这是关系到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延续下去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识别和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基本条件去办,决不可有丝毫的降低。那么,有没有合格的人才供我们成千上万地选拔呢?不但有,而且基础是雄厚的。这里,不妨对现有干部的年龄、资历(经受的锻炼)、文化和知识构成等情况算几笔大帐:一、年龄在三十六岁至五十五岁的同志,约有1,100万人;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参加工作的同志,约有1,200多万人;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同志,约有1,200万人;四、各类专业技术干部约有830多万人。建国以来,我们自己培养出的大学生有310多万人,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有3,800多万人;目前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的知识分子,有2,500多万人。可见,从我们这个巨大的人才宝库里,好中择优,百里挑一,加快选拔步伐,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近两三年来,中央和各地各部门为实现领导班子的“四化”做了不少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然而整个看来,效果还不够理想。这不是说我们没有选出人来,而是选得太少,加上干部年龄的自然增长,以致不少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变化不大,而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却未能被提到适当的领导岗位。这当中的问题和困难,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出路何在?小平同志讲:“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在这方面,我们中央组织部过去是做得不够的,今后我们要同全党同志一起努力按照中央的要求去做。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选拔工作中经常注意反对“论资排辈”等封建意识,清除对待知识分子的“左”倾思想的影响,纠正脱离实际地寻找“全才”、“完人”等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把干部工作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为实现国家“四化”而促进干部队伍“四化”方面来。
这里还要指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必须在整个新时期中长期执行的方针。如果“化”一阵,停一阵,是永远也“化”不了的。这不仅因为人们的年龄在逐年增加,今天年富力强,若干年后就会年老体弱,而且事业的发展,对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何况新选上来的人在实践中究竟能否胜任,也要经受考验,会有变化。所以,我们要以极大的革命韧性和积极稳妥的步骤,来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解决好干部新老合作、新老交替的问题。人们看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通过机构改革,把领导班子的“四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毕竟只是第一步。据国务院经济口34个部委的统计,现有正副部长、正副主任137名,平均年龄五十七点九三岁,比机构改革前下降五点七岁,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如果不继续选拔中青年干部,再过两年,他们的平均年龄又将上升到六十多岁。这就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的工作稍有松懈,或者搞搞停停,就很难从根本上摆脱被动状态。因此,一定要进行干部制度改革,用制度化来保证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要求对干部制度中的不适应部分进行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彼此相伴而行的。如果我们看不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积极地坚决地对干部制度中改革条件已经成熟的方面和部分进行改革,就会误大事;反过来,把这种改革看得太简单,草率行事,也将事与愿违。当前的干部制度改革,首先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老干部离休退休的决定,各级干部的离休退休,都要按照中央规定的年龄杠杠去办,除个别超过离休年龄、经组织决定仍需留在领导班子中的老同志以外,绝大多数应当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离休退休。对离休的老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并且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这些同志能继续为党和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家对实行干部离休退休制度逐步形成习惯,正常的新老交替就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当然,仅有这项制度还不够,还要结合机构改革,自上而下地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干部的岗位责任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干部考核、升降、奖惩等制度;结合健全政治生活,按照党章和宪法规定,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民主选举和任免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是一件新事情,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不坚决进行改革,遇到的困难将会更多、更大。我们希望大家都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争取经过各级机构改革,为进一步改革干部制度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最后,讲一讲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和训练的问题。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数量更多和质量更高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战略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正在加强和改革学校教育工作,以期逐步给干部队伍补充新血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立足于普遍提高现有干部。除继续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以外,还必须大规模地训练干部。最近,中央已经对轮训在职干部做出了战略性的决策,要求各级党校,政府和企业的干部学校,以及被指定的某些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各自的分工,把正规化训练干部的任务担当起来。今后使用和提拔干部,都要把正规化学习的学历和学习成绩同工作经历、工作成绩一样作为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各类干部都必须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学识水平。凡在职而又不具备其工作所要求的文化知识水平的干部,都要分批分期参加轮训。培训中要有考核考试,学习成绩将作为调整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不重视干部训练工作,也有些干部不愿意参加学习,这是不对的,应当加以纠正。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我们必须在全国各级干部中,掀起一个持久的学习热潮,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所要求于我们的一切东西。近几年来,全国已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专业干校等8,100多所,教学干部队伍也发展到10万人左右;已有130多所高等学校开办了干部专修科;各地各部门和一些大中型企业还办了大量干部培训班,参加轮训和培训的干部已逐年增多。据统计,1979年至1981年全国轮训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已达20多万人,占这类干部的一半以上。尽管我们的干部教育和训练工作有些还不够完善,但是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只要我们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方向继续前进,到下一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我们整个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新的令人鼓舞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