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由影片《骆驼祥子》想起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4
第8版()
专栏:

由影片《骆驼祥子》想起的
焦勇夫
彩色宽银幕影片《骆驼祥子》上映之后,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照我看来,它确实是近年来影片生产中的佳作之一,称得起是一部可贵的艺术品。从它的受到普遍的欢迎中,我觉得某些人所作的似乎真正高超的艺术品,只有少数人能懂得,而多数人并不能领会的妄断,又被事实击得粉碎了。我想,仅仅这一点,对于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来说就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我提议电影界的朋友们不妨从《骆驼祥子》的编导中,探讨一下我们艺术创造的路子。
其实,《骆驼祥子》的编导经验也并没有什么奥秘,它不过是坚持走了一条老老实实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之路。此片的编导凌子风同志为了保持和发扬老舍先生原作的魅力,不为时风所靡,坚持效法老舍先生正直无邪、忠于艺术的态度,沿着老舍先生的足迹,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他不为一种所谓这流那派的风潮所动摇,既没有无端拔高祥子和虎妞,借人物的嘴去发时髦的议论,更没有借他们之间不寻常的“恋爱”,以及他们的婚后生活,加些“现代化”的动作去招徕观众。他只是老老实实地把这样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搬上银幕,一板一眼,行云流水,不做作,不牵强,更无虚假。同老舍先生一样,子风同志所全力表现的,就是象祥子这样一个体魄健壮、腿脚勤快、忠厚老实的小伙子,在那个社会里凭着满身的力气,就硬是养不活自己。而且,同是拉洋车的小福子爹为着全家的活命,硬是逼着亲生女儿去卖淫……。你说,那个社会应不应该推翻?那个社会的统治者应不应该打倒?而这一切,编导者又都是通过真实的生活图画的呈现,让生活本身发言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也正是实践了老舍先生的信念,艺术只有真实才能感人,真中有善,真中有美,离开真实,就谈不上什么艺术创造。而正是这种真实才征服了观众的心。
我不是说此片完全不存在缺点,也并不主张墨守成法,而主张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该积极大胆地去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和发展也有一个走什么路子的问题。是完全撇开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可贵的经验、坚实的基础,把这些统统都轻蔑地加以否定,而置我们的观众的要求于不顾,去专门拾人家的唾余来创新呢?还是在自己的坚实的基础上去学习、借鉴、吸收别人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来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我们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但有些影片的路子不对头,个别编导置正当的艺术追求于不顾,而热衷于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喜欢用一些庸俗不堪的调笑、三角追逐的“恋爱”、光怪陆离的豪华场景,以及一些轻歌曼舞、海外风光、异国情调之类来吊群众的胃口。有些国产影片在观众中的信誉不高,上座率下降,正是由这“假、浅、俗”造成的。
影片《骆驼祥子》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现实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自然,时下已经有人对现实主义产生了怀疑,并且著书立说,声言中国的文学艺术只有走现代派的道路,才能得到发展。我却以为,由西方世界的精神空虚和苦闷而生出的现代派的五花八门,尽管花样繁多,但大多不过是稍荣即枯或昙花一现,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少见多怪的人当作奇花异草,想搬来栽到我们这里,则是很难栽得活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想,我们的文学和电影也应该毫无例外地走自己的道路,决不能跟着外国时髦潮流,亦步亦趋。况且,听说国外的电影艺术,在玩了一通“新”把戏,闹了一圈各种“流”之后,又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回归”。但愿影片《骆驼祥子》的成功,也有助于端正某些人的电影艺术创作的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