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一技之长献四化——访天津市技术交流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6
第3版()
专栏:

一技之长献四化
——访天津市技术交流站
本报记者 石德连
在天津市工交战线上,活跃着一支由技术交流站组织的群众性的技术协作队伍。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为名,不为利,支援西家,支援东家,自觉地贡献着自己的一技之长。
最近,记者走访了天津市群众技术协作中心——天津技术交流站。在这里,来自各条战线的能工巧匠和专门人才,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制订技术方案,有的在热烈地探讨技术问题,有的在认真地交流先进技术经验,也有些人是带着技术课题来求援的……天津市技协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全市群众技术协作队伍是由劳动模范、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教授、讲师和部分干部组成的,共有1.7万多人。他们打破了厂际和行业的界限,利用业余时间,哪里有技术难题就到哪里攻关,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支援。今年以来,已协助32个单位解决了30多个比较重大的技术难题,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改造400多项,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讲座200多次。
退休火车司机吴文书,是技协锅炉技术专业组的顾问。原来天津市有2,000多台小型立式手烧锅炉,是耗煤高,效率低的“煤老虎”。他和劳动模范郝培嵩、曹振江、韩吉忠、刘文东、弓敬之等,分别到有关单位问计取经,共同研究,提出了改造这种锅炉的方法。经技术鉴定,改造后的锅炉热效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到今年7月底,他们共协助有关单位改造了186台锅炉,一年可节煤上万吨。改造后的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厂改变了长期亏损的局面。
象这种通过技术协作救活一个厂、一个车间、一种产品的事,在天津是不少的。制锁六厂通过技术协作扭亏为盈。硅酸盐厂经过协作,研制成功一种砌块切割机,节约开支30万元,使产量成倍提高。
天津市群众技术协作队伍所以能够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不仅是“能人”云集,技术高超,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3522厂过去生产纽扣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便找到技术交流站求援。技协积极分子、天津机械研究所工程师肖长俊、符国钧和石油化纤厂工程师王贵明等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这个厂先后攻克了电动、液压、机械等技术难关,使纽扣生产实现了半自动控制,提高工效20%以上。职工们称赞说:“技协无偿地送来先进技术,还留下了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给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在交流站,记者遇到不少高薪聘请不动心、甘为技术协作义务贡献才智的退休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贾志奇原是从事水质处理的技术人员,退休之后,几个单位高薪聘请,他不去,毅然参加到技术协作队伍中来,在水质处理、管道防锈等方面做出不少成绩。他说:“能把知识献给人民,是我晚年最大的快乐。”纺织锅炉厂八级焊工刘国贤,是天津市第一批技术协作积极分子,现在他虽然年老退休了,但仍然活跃在技术协作队伍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徒弟,以及他的徒弟的徒弟也成了技协积极分子,师徒三代经常参加焊接技术攻关,被人们传为佳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