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前提”必须在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1
第5版()
专栏:

“前提”必须在前
宋力刚
把提高经济效益真正摆在前提的地位
党的十二大不仅提出了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而且规定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翻两番的“前提”。
这个“前提”的规定,来之不易。它标志着党的经济建设方针的重大转变。如何认识这个“前提”,如何正确对待这个“前提”,贯彻这个“前提”,实现这个“前提”,是当前从思想认识上、方针政策上、制度办法上和其他各项有关工作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应当看到,这个“前提”,总的说来,目前还只是刚刚提出,还不是经济建设中业已存在的现实,必须通过实践,努力使它成为经济建设中现实的前提。
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平均每年递增7.2%,如果单从我国过去的统计数字看,似乎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从1953年到1980年的二十八年间,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是8.2%。即使在十年内乱中,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也比1966年翻了将近一番(增长99%),平均每年的速度达到7.1%。问题是我国过去的这个翻番,一是统计数字本身的水分很大,很难说明真正创造物质财富的多少;二是付出的代价太大,花钱多,办事少,事倍功半。1980年同1952年相比,我们的工农业年总产值虽然增长了8.1倍,但国民收入仅增长4.2倍,全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才提高一倍。经济建设的效益“很不理想”,人民生活的改善同人民付出的劳动“不相适应”。
我们要在二十年内名副其实地翻两番,在整个经济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提高效益看做是翻两番的前提条件,而且要在各种经济建设的实际活动中,把开创这个前提作为首要任务。
生产适用产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牛鼻子”
创造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要从多方面入手,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面做大量工作。当前以及今后长时期内,要特别着重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的问题。
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经济建设的进程。那么,什么是生产好坏的基本标志呢?讲起来,可以说出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产品质量的好坏;二是产品数量的多少;三是产品成本的高低。其他的标志多是由这三者派生、繁衍、演变而来的。在这三者当中,产量对质量、成本,成本对质量、产量,都有着一定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但一般说来,质量起着主导的作用。人们所说的“产量多少”或“成本高低”,都是指一定质量的产品而言的。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离开一定质量的数量和成本。只有在质量上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其生产的数量才是越多越好,其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产品不适用,用户不要,生产的数量越多越浪费,其成本再低也是白搭。如果生产的产品不适用,不能在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中证明它是有用的,它就不会成为现实的产品,不成其为真正的产品。可见,代表产品本质的产品质量,首要的是指产品的适用性。所谓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适用于一定用途的程度,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这种产品的适用性,一般说来,它不仅包括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在内,而且包括产品制造过程、流通过程、特别是使用过程的经济性如何。我们所说的提高质量,不是一律要求越“高级”越好,越“纯”越好,越“牢”越好,更不是售价越“贵”越好;而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适销对路、物美价廉”,即产品的适用性好,适应用户要求。
这样,所谓产品质量,就不是人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仅限于符合设计要求与否的加工质量,而是包括一般品种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在内的适应使用要求的质量,适应社会需要的质量。我们提倡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也正是为了改进产品质量适应需要的状况。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明确了产品及产品质量的基本概念,才便于正确地理解产品质量在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比较容易地真正理解“质量第一”的道理;比较容易理解生产什么质量的产品,是关系到能不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牛鼻子”问题。
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的经济建设之所以效益低,原因之一就是在生产上只要“数量”,不顾质量,白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追求不成其为产品的“产品”。今后,只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类图虚名招实祸的后果。
提高产品质量可大量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这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即提高产品质量,在实现翻两番(即增长三倍)的目标中,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笔账,详细算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但也不妨大致估计一下。
通过提高钢材质量(包括增加钢材品种)能不能使6,000万吨钢材顶8,000万吨钢材使用呢?可以。
通过改进农用化肥的质量,增加磷肥、钾肥比重,按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提供包括氮、磷、钾和硼、钼、锌、锰、铜、铁等多种元素在内的复合化肥,可不可以使3,000吨化肥收到4,000吨化肥的效果呢?可以。
通过不断更新农药品种,大量生产供应高效能低残毒的农药给农、林、牧各业使用,尽快减少和淘汰目前不适用的“六六六”、“滴滴涕”,能否使300吨农药发挥400吨农药的作用呢?完全可能。
又譬如,通过提高机械加工机床的质量,能不能使三台机床顶四台使用呢?完全可能。
通过提高采煤机械的质量,能不能使三套采煤机组达到目前四套采煤机组的产量呢?也完全可能。
通过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合格率,能否使许多电子元器件的产量增产三分之一甚至一倍、两倍呢?也可以。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能否仅由于优质优价使很多工农业产品的出口平均增加三分之一的外汇收入呢?也可能。
如此等等,等等。
很明显,本世纪内单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大体说来,增长三分之一左右(即占总产值增长三倍中的一倍)的社会物质财富,是完全可能做得到的。
因此,我们说,尽快地提高产品质量,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总目标的一个基本途径。我们必须在方针政策上、科学技术上、生产管理上和其他有关经济活动中,使这个看得到的一笔巨大社会财富变成为现实的社会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