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活跃的宁波水产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3
第5版()
专栏:

活跃的宁波水产市场
本报记者 纪静如
每当夜幕降临,浙江宁波市新江桥附近的滨江码头就喧闹起来。来自舟山渔区的鱼货船靠岸了。到清晨三四点钟,从宁波市郊和附近一些县、区赶来贩运水产品的商贩,云集滨江码头,向渔民进货,经常有500来人,多时上千人。在渔汛旺季,从舟山运来宁波的水产品每天约四五万斤,有带鱼、黄鱼、鳗鱼,还有经过加工的海蜇皮、咸蟹、墨鱼干等二三十个品种。这些干鲜鱼货除当地市场销售外,还通过个体商贩运销到外县及江西、湖南、福建等地。
据市场管理部门介绍,宁波历来是全国较大的水产集散地。但在1979年以前较长一段时间,把长途贩运视为“不合法”,曾一度连当地人也难得吃到鲜活水产品。直到三中全会后,宁波才重新恢复了水产集散市场。渔民在完成了向国家交售的任务之后,可以自由出售。到这里的渔民,都是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允许的。1982年全市的水产市场成交量达2,700多万斤,比刚开放时的1979年增长3倍多。
个体商贩还为推销产地多余的水产品打开新的门路。宁波地区的象山县沿海社队,发展了水产养殖和捕捞业。小水产品,国营水产部门的收购量很小,大部分被渔民作了饲料和肥料。近年来,这个县一些会做生意的农民,把多余小水产品按当地市价收购起来,加工成“五香虾”、“小鱼干”、“方便汤菜”等小包装食品。他们先把样品送到北方的工矿、林区试销。一包五分钱的“方便汤菜”,内有紫菜、虾皮、五香粉和味精,开水一冲就是一碗美味鲜汤,很受野外作业人员欢迎。现在已销到北方十多个省市。去年,象山县雅林溪公社由几个农民长途运销“小包装”紫菜、小鱼虾共9万多斤,使当地渔民增加了3万多元收入,还带动大队办起了小水产品加工厂,安排了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