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古籍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1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古籍的命运
君 默
据某杂志载,五十年代末,曾发现一部很有价值的《红楼梦》脂批抄本——“靖本石头记”。红学专家们说,这是“二百年来发现的各种旧抄本中最宝贵的一部”。遗憾的是,这个重要发现,却如昙花一现而消失,随后千寻百觅,竟不可复得。造成这个遗憾,主要是由于它的保存者和另一位发现者,当时都不知道它的重要价值,当作普通的书去看待,终至失之交臂。这样的“奇遇”,以后也出现过多次。六十年代初,在山东淄博就曾发现过一部《聊斋》24卷抄本。不久之前,我也偶然看到过一批线装刻本,其中有古注疏本四书六经、四书题镜、朱子小学、古本东周列国志、古文释义和医方集解之类的古医书,大都是清代刊刻本。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古籍散落在乡间的农户里,十年内乱期间,被“造反派”烧掉不少,现存的乃是劫后余物。据说前几年曾经有人想论斤买它,因讨价还价而未果。我们得知后,本想买下来,可惜书主人又因其他原因,执意不肯卖而作罢。
这几件事使我想到,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各种古籍文献,浩如烟海,这是我们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在那悠悠岁月中,不知有多少珍贵文物失传。“始皇焚书”焚于一炬,不必说了。就谈清代吧,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以所谓“违碍”,成批成批地销毁古籍。《清史稿·艺文志》记载有清一代的书目近万种,《四库全书》所收仅3,500余种。《四库全书》原有七部抄本,后来有三部毁于战火。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也在帝国主义入侵时,大部被毁。还有不少文物图籍,流失到国外,国内反而绝迹。例如《符天历》,由于历代统治者不加重视,国内早已绝迹,只有流传到日本的一部。我国最古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唐咸通九年刻印,原藏敦煌莫高窟)竟被英人斯坦因盗走,藏于大不列颠博物馆。除了这些损失之外,散存在民间的古籍珍本,也一定不少。可以想见,其中有许多是被当作破烂旧书而封存或处理掉的。不遇识者,它们命运很可能象“靖本石头记”一样,岂不可惜!现在中央非常重视古籍整理工作,因此,大力宣传、搜求民间文物古书,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单靠几个收购部门坐待宝书上门,显然是不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