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还是这所庙 换了主人翁”——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1
第4版()
专栏:

“还是这所庙 换了主人翁”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今昔
令华
195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天安门东侧宫墙的门额上,挂出了一块横匾:“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许多革命前辈、知名人士也欣然命笔,题词祝贺。作家赵树理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
古来数谁大 皇帝老祖宗
如今数谁大 劳动众弟兄
世道一变化 根本不相同
还是这所庙 换了主人翁
这所庙原叫“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祖先的宗庙。自从明成祖朱棣逼走了他的侄儿建文帝夺得皇位以后,下令在北京建造宫殿,在宫室东侧建太庙。经过十四年的时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末,北京郊庙宫殿全部建成,自此明王朝从南京迁都北京。当时太庙规模较小。过了一百年,朱厚熜(嘉靖)决定拆旧庙建九庙。后八庙毁于雷电。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建太庙。现在的太庙就是当时的格局。建庙工程十分浩大,殿柱下的基石取自西山,据说每块石头用200头骡子拽,经25天才运到城里。清乾隆时又用四年的时间大修太庙。前殿内设神座。每逢登极、亲政、大婚、上尊号、册立、凯旋及岁末,皇帝都要亲自到这里举行祫祭大典。中殿则是平时存放帝后神主牌位的地方。后殿供的是皇帝的远祖,清代供着努尔哈赤的四代先人。这座占地近三百亩、庄严肃穆的宫殿园林,那时就被几十个死人牌位占据着,阴森森,凄惨惨。
清廷覆灭,溥仪迁出故宫以后,太庙曾两度开放。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临解放时的太庙,荒草齐腰,古柏凋零,殿堂油漆剥落,垃圾如山,满目凄凉,令人不忍卒游。
文化宫开幕以来,殿堂几经油饰,古柏精心养护,地面整修,使园内更显得宽敞清新,沉寂了五百多年的太庙,出现了勃勃生机。这里每年接待着六七百万群众,是北京工人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旧太庙的治牲房,现在是文化宫图书馆,100多个座位,天天满座。许多职工在文化宫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水平,其中不少人成为革新能手、先进生产者,或提拔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文化宫又是职工业余休息的乐园。来到这里可以观花、赏鱼、划船、溜冰、下棋、打球、看电影、看展览,乘“登月火箭”、坐“游龙戏水”,令人心旷神怡,消除疲劳。大殿里还设有电视游戏、台球等十多种游艺项目,每周都组织“灯谜大家猜”、“出联征对”等群众活动。棋艺室是由原太庙街门改造的,每天挤满了各种棋类爱好者。每天清晨,柏树林里聚集着晨练的群众,随着各种流派的气功辅导员的指点,分别练起站桩、峨眉桩、鹤翔桩等不同功法。傍晚,又有许多职工来到体育场学太极拳、长拳。文艺爱好者聚集到三殿,唱歌,排戏,练舞。节日和夏夜,万余群众来参加游园联欢会。文化宫还是促使职工全面发挥才能的场所。这里有二十多个职工文艺、体育、科技组织,约六百多人。他们都是来自基层,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灯谜、对联、棋类、桥牌、武术、篮球、无线电等方面有特殊爱好并具有一定创作或表演才能的积极分子,在这里以文(体)会友,切磋技艺。
今天的文化宫,是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正如茅盾同志在为文化宫开幕题词所说:“……现在革命成功,人民所创造者复归于人民,灿烂发皇,万世无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