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工人的文化摇篮——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1
第4版()
专栏:

工人的文化摇篮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巡礼
卢 湜
五一前夕,我们步入上海工人文化宫,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两个时代,这里是两个世界。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将上海作为五口通商的一个口岸,从此,上海沦为光怪陆离的十里洋场。好端端的良田沃土被辟为赌场、跑马厅。在它的东侧,鳞次栉比地矗立起幢幢高楼……不论是疯狂的跑马厅,还是名目繁多的饭店,都是帝国主义铺设的吸血管,大地母亲身上的脓疮。
冬去春来,呜咽的黄浦江水终于听到了欢庆解放的腰鼓声。之后,上海市总工会从筹募的职工文娱基金中拨出巨款,购买下东方饭店,经过一年的整修改建,定名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向全市百万职工正式开放了。敬爱的陈毅市长以中共上海市委的名义为文化宫书赠了一块大红匾额“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三十多年来,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工作和活动,努力按照陈毅同志所期望的那样去做。十年动乱期间,这匾额被塞进木匠间,做了填板。如今,这匾额又高高地悬挂在文化宫的大门上,红彤彤的底板更红,金灿灿的字迹更亮。每天有一万五千名左右的职工涌进文化宫,每年累计达四百五十万人次,相当于上海职工总人数。
经常有许多辅导报告、学术讲座、艺术学习班在这里进行,上万名学员在这里贪婪地汲取知识,这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的事啊!请上三楼的图书馆看看,那里有四个阅览室,近八百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埋头攻读的大多是男女青工,有的显然是对对情侣。他们爱情的蓓蕾不在花前月下盛开,而在智慧之树上怒放。这不正是一代青年的缩影吗?请再步下二楼看看,那里是笑声盈耳的游艺活动场所,棋类、弹球、乒乓游戏,吸引着扶老携幼的职工们。夜幕降临了,五楼的灯火分外辉煌璀璨。全市工矿企业的文艺爱好者蜂拥而至,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吹奏弹拨,有的挥毫书绘。别轻看了这朴实无华的五层楼,震动全国的话剧《于无声处》在这里展翅。笛子吹奏家陆春龄,南方曲艺说唱演员王荣生,作家胡万春、唐克新,银幕新秀张闽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起步的足迹。难怪人们把这里称作“培育职工文艺人才的摇篮”!(附图片)
汕头市退休老工人在工人文化宫下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