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提倡和推广效益工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2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提倡和推广效益工资
康永和
河南漯河市集体所有制东风建筑公司实行“效益工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吃大锅饭”的漯河市国营第一建筑公司。
看来,提倡和推广“效益工资”,实行浮动工资,是使工资制度走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工资制度,打破“大锅饭”,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经济力量和时机。但是在不妨碍全面改革的前提下,先进行部分的改革,则是有利无害的。提倡和推广“效益工资”,就属于这类改革。
当前,在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中,实际上存在两种工资制度。一种是劳动效果与劳动报酬直接结合,讲求经济效益的工资制度,可以叫做“效益工资”。一种是劳动效果与劳动报酬不直接联系,不管企业盈亏和经济效益的“大锅饭”式的工资制度。下面把实行不同工资制度的河南漯河市东风建筑公司(集体所有制,以下简称东风)和市营第一建筑公司(全民所有制,以下简称一建)作一番比较:
1981年  一建  东风  比较
职工人数  479人  320人  多159人人均竣工面积  37.5平方米  51平方米  少13.5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  3,763元  5,600元  少1,837元职工平均工资  71.65元  52.8元  多18.85元
看了上表,人们自然会问: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为什么不如集体企业的好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东风实行的是“效益工资”;而一建吃的是“大锅饭”。东风的职工靠多干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积极劳动,不努力干活,不盈利赚钱,职工就发不了工资。一建吃“大锅饭”,不主动找活,经营不好,工人不积极劳动,连年亏损,职工的工资照拿,而且可以和盈利企业一样升级。
他们在工资问题上有以下主要差别:
一、东风的工资是活的,一建的工资是死的。
东风和一建都实行建筑业的等级工资制。东风的工资随着生产的好坏能增能减,职工的收入完全由劳动成果来规定。公司对施工队,施工队对班组,层层包干,层层核算。职工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生产的多少,质量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班组内部,超额完成任务按比例多得,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发工资,使个人利益同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好坏结合在一起。一建的等级工资制同其它全民制企业一样,都是1956年规定的。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资制度越来越同生产脱节,从公司、施工队、班组到个人,不管生产任务是否完成,是盈是亏,工资不动。这种劳酬脱节的死工资,给职工一个感觉,生活的改善可以不用靠自己努力增产,而是靠国家规定。不管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拿,对企业的亏损谁也不去关心。
二、东风职工经过考核,及格者升级,不及格者不升级,制度很灵活;一建没有对职工升级的权力,只能等待国家的统一安排。
东风自己决定,对一、二、三级工年年考核,考上几级升几级,考不上不升,长期考不上,长期不升。职工的级别也是灵活的,能升能降。对一般工人如果在施工中出过三次不合本级要求的质量事故,马上降一级,何时达到了要求,何时再恢复原来的级别。大家是凭本领领取报酬,不是靠熬年头升级。在这里,一般没有工资级别同实际技术水平不相符合的情况。每次考核结束,也没有人吵闹和不服气的情况,因为标准明确,有事实做根据。职工们的进取精神因此很强,是向前看的,是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的。
一建职工什么时候升级完全由国家统一规定,公司无权确定。升级也主要是根据工龄长短,至于技术高低,能力大小,贡献多少,实际上都不能成为主要标准,根本谈不上什么考核,有的就是考了也不算数。升级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不能鼓舞职工为前景努力。由于升级不能正常进行,造成技术级别同工资级别的不一致,使职级分离者越来越多,差距越来越大。调级时按规定的死杠杠,有的该升的不能升,不该升的反而升了级,升级后也不能再降。这就必然造成工人技术素质下降,经营管理落后,经济效益降低的局面。
三、东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年改善职工的生活。一建由于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制度,不能这样做。
东风1979年到1981年三年中上缴税利9.9万元,相当于前四年的5.5倍,人均交税利增长了2.5倍,全公司竣工面积增加了26%,全员劳动生产率1981年比1980年提高了17%。在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职工的工资水平也逐步有所增加,体现了“生产长一寸、福利长一分”的精神,使职工懂得要改善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搞好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大家都能够自觉自愿地积极劳动,创造性地生产。
一建1980年和1981年连年亏损,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竣工面积1981年比上年分别下降3.8%和13.9%。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平均工资1981年却比1980年上升了2.2%。实行这种劳动报酬与劳动效果脱节的工资制度,怎能让职工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呢?
1982年以来,一建学习东风经验,改一级管理、一级核算为三级管理、两级核算,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开始有了盈余,全员劳动生产率也有了提高。
四、东风建筑公司的工资总额是根据生产任务、劳动定额决定的。一建的工资总额是按人员多少实报实销。
东风的工资总额随着生产的上下而浮动。生产任务多,完成得好,工资总额就多;生产任务少,完成得不好,工资总额就下降。一建的工资总额是实报实销。人员多就多报,人员少就少报。所以“人海战术”、人浮于事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生产任务的多少,完成计划的好坏,劳动定额的松紧,同工资总额没有直接的关系。
五、东风能奖能罚,一建和许多全民所有制企业一样只奖不罚。
东风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赏罚分明,执法如山,领导带头执行制度,令行禁止。1981年8月,加工空心板,由于质量检查不严,造成场地质量事故,当月就罚了副经理38.33元。一建和许多国营企业一样,赏罚不明,只奖不罚,大家可以混着过日子。
据我们了解,目前实行“效益工资”的不仅有小集体企业,大集体企业,也有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如第二汽车制造厂、北京光学仪器厂、云南易门铜矿等等。这些全民所有制企业试行的浮动工资,也可以说是“效益工资”。第二汽车制造厂,在一个专业厂、四个生产车间和三个生产管理处、室试行综合考核,联产计算浮动工资,效果都很好。该厂总装厂1981年第三季度开始试行综合考核、联产计算浮动工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制,密切了责、权、利的关系,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四季度装配汽车比第三季度增加了4,580辆。1982年第三季度装配汽车比1981年第三季度多了4,599辆,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50%。
二汽总装厂自1981年第四季度在自动装配线上试行综合考核、联产计算浮动工资的办法,规定浮动工资由基本工资20%、人均月奖金10元、人均月夜餐费6元和人均月加班费5元组成。据此计算出每辆车浮动工资为3.78元,装配的汽车越多,收入也越多,按各工位的劳动强度、责任大小分摊。劳动强度大、责任大的多摊,反之则少摊。每个工位都有停线的标准,超过标准,每人扣浮动工资一元。运用这种经济杠杆后,大家的切身经济利益同生产好坏联系起来,工人们千方百计减少停线时间,多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增加收入。集体的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劳动纪律也得到了加强。其它各方面,如入库率、关键项目得分率、生产均衡率,也都有很大提高。
这种浮动工资还解决了加班费、夜餐费不好控制的矛盾。领取浮动工资的数额拉开合理的距离,调动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多得的顺气,少得的服气,得不到的也没怨气。
上述事实说明实行活的浮动工资,对现行工资是一个改革。这种改革,一不增加工资总额,国家不用多开支;二能为社会多创造财富,给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三可达到国家多收,企业多留,工人多得的目的。
浮动工资如何进行,如何推广,要认真研究。执行中不能千篇一律,要因行业制宜,因厂矿制宜,因工种制宜,因所有制制宜。也不能一哄而起,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扎扎实实地搞,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千万要注意它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只要在实行浮动工资中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就能发挥好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