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黎族人民美的追求者 访舞蹈编导陈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2
第7版()
专栏:访问记

黎族人民美的追求者
访舞蹈编导陈翘
本报记者 张世英
最近,当我看了广东民族歌舞团演出的歌舞,才知道人们早已熟悉的舞蹈《三月三》、《草笠舞》、《喜送粮》,都是出自该团副团长、艺术指导陈翘同志一人之手!心想这个名闻中外的舞蹈艺术家,一定受教于哪个专业的舞蹈学校吧?当我向她提出这个问题时,开朗爽快的陈翘笑着说:“我在党的培养下,上的是黎族人民大学校。”原来,她只上过初中,还是个“小老革命”呢!
1949年底,广东潮安解放,十二岁的陈翘就参加了文工团。她参加过土改、镇压反革命等运动;演过话剧、潮剧,还拉过小提琴,只是当她在新编潮剧《幸福山》中扮演活泼可爱的小狐狸时,才真正发挥了她的艺术才能。她获得了潮汕地区戏曲会演的演员奖。从此,陈翘开始迷上了舞蹈。1954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文工团,陈翘成为该团的舞蹈演员。这里对于陈翘完全是一个新的天地。生活是艰苦的,但陈翘是乐观的。她和同志们给黎村苗寨的群众跳起舞来,就什么都忘了。有一天,当陈翘兴致勃勃地跳完舞蹈以后,几个黎族姑娘问她,你们怎么光跳汉族和别的民族的舞蹈,不跳我们黎家舞蹈呢?这朴实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陈翘。是啊!我们生活、工作在黎族人民中间,为什么不用舞蹈表现他们、鼓舞他们呢?打那以后,陈翘为了创作反映黎族人民的舞蹈,她奔波于黎村山寨之中,了解熟悉黎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学习黎舞,收集民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十九岁的陈翘,终于创作出《三月三》。1957年在北京第一届全国专业音乐舞蹈会演中,由于这个舞蹈生活气息浓厚,民族风格鲜明,受到首都观众和同行的赞扬,作为优秀节目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演出。
只有根子扎得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只有博采和继承,才能创新。由于陈翘长期生活在黎族人民的海洋里,她编织成一朵又一朵表现黎族人民生活与思想感情的舞蹈之花。1960年她创作的反映黎族姑娘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草笠舞》,在1962年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由著名舞蹈家陈爱莲领舞,获得了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随后她又创作了《半边裙子》、《五指山上的春天》、《夜渡》、《哎,小伙子》、《丹心红旗》、《喜送粮》等。《喜送粮》还曾作为优秀节目被出国艺术团带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演出。香港拍摄的《万紫千红》影片中,把它介绍给了国内外观众。粉碎“四人帮”后,陈翘创作的表现潜水姑娘的《踩波曲》,获广东省舞蹈创作一等奖。这次她又给首都人民带来了新创作的表现黎族儿童生活的舞蹈《摸螺》。
陈翘热爱舞蹈事业,也更热爱党和祖国。她的兄弟姐妹,不是在香港就是在国外,有的是工厂主,有的是银行家。他们多次来人、来信要她出去生活,至少也要去开开“眼界”,但陈翘不肯离开培育她的祖国,她说,即使出国,我也要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舞蹈者的身份出去。陈翘的一颗心和黎族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黎族人民把她看作黎家的女儿。
舞蹈的创作是比较艰难的,但陈翘在舞蹈民族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攀登,终于为舞蹈的百花园中增添了美丽的民族舞蹈之花。(附图片)
陈翘(左一)深入生活  高云鹤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