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给孤儿带来母爱的地方”——拉合尔“SOS儿童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6-01
第7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给孤儿带来母爱的地方”
——拉合尔“SOS儿童村”见闻
本报记者 史宗星
拉合尔东南郊的费罗扎普尔路旁,有个幽美洁净、花木掩映的大院。18座别墅式的红砖平房在院内排成马蹄形,中间有一片绿茸茸的草地。这就是拉合尔“SOS儿童村”——被人们称为“给孤儿带来母爱的地方”。
“SOS”,是国际呼救讯号。以“SOS”命名的国际儿童救济组织,创办于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其宗旨是抢救战争造成的孤儿。三十多年来,这个组织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70个国家建立了210个“SOS儿童村”,收养失去父母和被人遗弃的儿童。
拉合尔“SOS儿童村”建于1978年。它实行的是“家庭制”。负责儿童村日常事务的塔琴·赛义德小姐对记者说,孤儿的最大不幸是失掉母爱,
“家庭制”的实行则使他们重新获得母爱。
“家庭制”是把收容的孤儿划分为家庭,每户10人左右,有一所单独住房,经费由儿童村统一拨给。在家庭里,孤儿们互为兄弟姐妹,他们的生活——从吃饭穿衣到上学受教育——全部由儿童村选派的一位“妈妈”作主安排。“妈妈”也是遭受过家庭不幸的人,或是无依无靠的寡妇。共同的不幸遭遇,使她和孤儿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亲密。赛义德小姐说,这里的“妈妈”疼爱孤儿就象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她们深切地体会到,抚养好这些孤儿,不仅对社会尽了一份责任,对她们本人也是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拉合尔“SOS儿童村”有155名孤儿,共组织了15个家庭,分别住在15座3室1厅结构的平房里。记者在第3号“家庭”看到,男、女孩各有一间整洁的卧室,床上铺着松软的垫子和干净的花布床单。“妈妈”的住房在两间孤儿卧室之间。卧室外面是宽敞明亮的娱乐室兼餐室,几个放学归来的孩子正在这里看书、写字,有的正摆弄着一堆积木玩具。见“外国人”来到,他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只有3个模样长得相似的小女孩羞怯地钻到“妈妈”怀里。“妈妈”是位四十开外的人,慈祥和善,笑意盈盈,给人以忠厚、善良之感。她爱怜地抚摸着女孩的头告诉记者,这3个女孩是亲姐妹,两年前父亲病死,母亲改了嫁……看到小姐妹那整洁的衣着、健康的身体和天真的笑脸,谁会想到她们有过如此不幸的经历呢?
儿童村内没有小学,孤儿到了入学年龄就到附近学校念书,到了青年时代才转到特设的“青年之家”。儿童村继续关怀他们的成长,并负担其生活费用。对男青年一直负担到经济上能够自立,对女青年则负担到结婚。女孩出嫁时,儿童村为她置办嫁妆,并举行传统的婚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