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苏联潜艇与瑞典的中立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9
第7版()
专栏:瑞典通讯

苏联潜艇与瑞典的中立政策
本报记者 刘绪民
外国潜艇如幽灵一般不时出没于瑞典的海湾。入夏以来,瑞典沿海的猎潜活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北部的松兹瓦尔和吕勒欧海湾的猎潜活动尚未结束,南部的高塞海湾又发现外国潜艇。近日来在斯德哥尔摩海湾的利丁厄附近也发现有外国潜艇活动。这些进入瑞典海域的外国潜艇究竟属于哪国所有?凭着以往的经验,人们是不难猜中的。据瑞典军方透露,1982年共发现55起外国潜艇侵犯瑞典领水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去年10月轰动一时的苏联潜艇侵入斯德哥尔摩南部海湾军事禁区事件。
苏联置瑞典多次强烈抗议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于不顾,偷偷摸摸一次又一次钻进瑞典领海,究竟用心何在?人们对此有着种种猜测和分析。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苏联的意图既有军事意义,又包藏政治阴谋。从军事上说,瑞典海岸线长、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海湾曲折,平时是潜艇进行演习和训练的理想场所;战时是导弹潜艇的理想隐蔽场所。苏联潜艇频频入侵,其目的不外乎是摸清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海底地形,进行新式武器技术实验,了解瑞典反潜作战能力。在政治上,这是一种对瑞典施加压力的手段,旨在迫使瑞典“按照有利于苏联”利益的方向改变其现行中立政策。
这些猜测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人们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表明了苏联在推行强权政治、肆意蹂躏别国主权的霸权主义。
瑞典地处以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夹缝中,战略地位十分敏感。瑞典一贯奉行的是以强大的国防作后盾的“和平时期不结盟,以求战时守中立”的政策。苏联潜艇对瑞典的一再侵犯不禁使人们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苏联对瑞典的中立政策究竟持何态度?瑞典能否继续坚持中立?面临着苏联强大的压力,瑞典今后应该怎么办?
自去年10月斯德哥尔摩南部海湾猎潜事件以来,瑞典国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中摆出三种意见:一种意见鼓吹对苏联实行妥协,执行适应苏联“安全利益”的政策;另一种意见主张瑞典加强与西方军事集团的合作,或者同美国签定类似芬兰和苏联之间那种“友好互助”条约,以确保自身安全;第三种意见主张坚决顶住来自苏联的压力,加强防务力量,坚持不渝地奉行中立政策。前两种“一边倒”的论调拥护者甚少,大多数人赞同第三种主张。帕尔梅首相6月1日在赫尔辛基发表的一次讲话中重申,尽管遇到外部的强大压力,瑞典坚持中立政策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瑞典外交部国际法专家约翰森·多腾伯格不久前也对报界发表谈话说:“瑞典不能默认苏联潜艇的侵犯,波罗的海不是苏联的内海。瑞苏关系取决于克里姆林宫是否尊重我们的领土完整和我们的中立政策。”在今年春天关于苏联潜艇侵犯事件的调查报告发表之后,瑞典的一个机构曾经作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60%以上的瑞典人主张加强防务。从这些情况看,苏联潜艇的入侵恰恰提高了瑞典人民的警惕性,增强了人民的防务意识。这大概是苏联始料不及的。
瑞典已经宣布,从7月1日起,海军无须事先警告即可向侵入领水的外国潜艇发射火器。记者曾问瑞典外交部国务秘书绍利,实行这一更加严厉的措施,是否意味着今后入侵的外国潜艇将有被击沉或炸伤的可能。他的回答是,在和平时期瑞典无意击沉或炸伤侵入瑞典领水的外国潜艇,而是迫使它浮出水面。据认为,就瑞典的海军实力来说,跟踪、识别以至击毁入侵潜艇并非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在不伤害潜艇及其人员的前提下迫使它浮出水面而将它捉住。瑞典几次猎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原因盖出于此。人们认为,为了执行中立政策,瑞典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防务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