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介绍山东徐州病虫防治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5
第5版()
专栏:

介绍山东徐州病虫防治站
(一)成立经过:
山东徐州防治站,于今年四月下旬正式成立,并根据中央指示,确定以协助各地政府防治蝗虫及其他重要病虫害为主要任务。工作地区包括鲁中南及苏北皖北一带,站址设于徐州农业试验场内,干部之配备,除由省实业厅派出五人及由徐州农场拨出推广员三人到站工作外,中央农业部及华东农林部均曾派有技术干部协助工作。正副站长由农场正副场长兼任。
因为防治站是初次设立,没有基础,故一切工作暂与农场结合,工作中并强调指出,要学习群众防除病虫经验,并加强科学技术指导,以开展群众性的防病灭虫运动。
(二)几项主要工作:
1、建立情报网:由于蝗虫的分布遍及徐州附近,鲁中南、苏北、皖北三个行政区域,在治虫工作中较比复杂,工作范围广大,病虫种类繁多,所以徐州站特别注意了情报联系的问题,把建立情报网,及时掌握各地病虫情况列为本年主要工作之一,于站务工作就绪后,即抓紧时间分赴各蝗区进行检查,并与各地政府取得联系,建立以防治站为中心的报告制度。
情报网以县为主要单位,依靠各级农场或政府,专县设情报站,区设情报员,村依靠捕虫委员会等,均有专人负责。在防治站的积极推动下,两个月中共建立三十四个专县情报站(山东十九个,苏北八个,皖北七个),此外并与苏北、皖北两行署经常联系。在病虫情况的掌握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山东华山县情报站成立后,除了负责报告之外,并直接领导群众捕打虫害,皖北泗洪县亦有极严密的情报组织,县情报站下设区情报大队,村中则设两个情报小组,分区负责检查及报告,因此县与站间都能作到发生虫灾立刻报告,接到报告后,又能马上指导防治,使虫灾不致蔓延。防治站除了依靠情报网的组织,随时派出干部参加病虫严重区域的治虫工作外,还利用了情报组织,按照季节通知各地提高警惕,加紧预防,并提出各种防治办法,指导各地防治和解答各地问题,依靠通讯指导的方法,各地普遍展开了烟草水治棉蚜的工作,皖北临泉县并用堆草诱杀和捕捉的办法,防治了四千余亩地蚕。
此外,防治站还注意了与其他防治站的联系,通过苏北、皖北两行署与蚌埠防治站和淮阴防治站结合工作,作到了不分地区,分工合作,在灭蝗运动中曾多次派员前往帮助共同完成了灭虫任务。
2、组织群众防病除虫:情报网设置之后,防治站根据既定方针,以大部力量参加了群众性的治虫运动。协助或组织各地的除虫指挥部工作,自四月下旬站成立后,五个月的中间,根据各地情报,派员参加了除虫工作,所到地区有山东、徐州、铜北、铜山、郯城、华山、丰县、白彦、峄县、济北、南皮、东光、吴桥、济宁、临城、沛县、滕县、邹县、临沭、赣榆、苏北、淮安、灌云、皖北、砀山、宿县、凤台、泗洪等二十五县,共组织了二十四次的病虫防治运动。从防治病虫害种类上分有蝗虫、麦叶蜂、行军虫、棉蚜、红蜘蛛、浮尘子、蟋蟀、菜蚜、谷子钻心虫,稻蝗、小麦腥黑穗病等,共约十七万八千余亩,动员群众二十五万四千九百余人,捉虫达九万四千六百余斤。其中蝗虫有十一县发生,动员群众二十余万人,捉蝗八万六千余斤。在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消灭蝗灾的任务。
此外防治站还协助皖北种子公司,处理了六十万斤的小麦种子,有重点的参加了滕县、临沭、赣榆等县的拌种工作,预防来年腥黑穗病的发生。防治站所以能够得到这些成绩是与结合行政分不开的,各情报站的建立主要依靠了行政机构,各地的灭虫指挥部又多为县区的主要负责干部负责,病虫发生时并组织多数干部下乡而成为行政上的中心工作,所以防治站必须依靠情报网的组织,并密切结合各地的灭虫指挥部,才能完成病虫防治任务。
由于若干地区的情报不够确实或不及时,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泗洪县云枫区报告蝗虫发生后未经检查即行报告,待防治站派出技术干部三人携六六六两千斤,喷粉器十六架驰往该区后,始见仅有少数土蝗发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3、试验研究:在推广防治之同时,防治站还注意了药效试验,以保证推广工作中不生技术上的偏差,并希望逐步了解一些目前还没有良好防治方法的病虫害,在试验研究方面与农场结合并与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取得联系。分担若干观察和简单的试验工作。半年来曾先后举行了八种虫害的药效试验,包括土蝗、地蚕、蟋蟀、棉蚜等重要害虫。此外与建立情报网结合进行了各地病虫害的调查,都直接帮助了今年的病虫防治工作。
4、宣传教育:为了提起各地政府的重视,消除群众的靠天思想。防治站除了通过一切组织工作(如情报网的建立以及检查工作等)外,还尽量利用报纸手册等文字宣传,督促各地行动。
此外为了把科学方法和知识更广泛的介绍给群众,提高他们的兴趣与信心,还配合徐州农场参加了徐州市工商联合会举办的泰山庙会(骡马大会,在徐市南郊),宣传病虫害的科学知识和治虫方法,十二天内参观群众达十万人。展览会中农民们都热情的询问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并且迫切需要药械的供应,他们都想知道什么地方可以买到这些东西。事实证明,当他们了解了科学道理以后,便可以逐渐消除靠天或迷信的思想。并愿意接受科学方法的,在历次的治虫运动中也充分说明,当群众了解,特别是看到实际的效果之后,无不乐于接受,防治站注意到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治虫中利用各种会议或座谈的方式,使农民不仅是参加了治虫而已,还要得到对病虫害的正确认识。
(三)经验及问题:
徐州防治站与各地政府结合,在病虫防治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在站的本身来说,干部的配备以及一切站务工作的推动,均较正规,在很多地方的群众和干部中树立了威信,但是由于防治站还是一个新的工作,在今年的工作中还不无缺点:
(1)由于辖区太广,铺张过大,工作中常呈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蝗虫发生区域又多属湖边荒地,居民较少,交通不便,行政上又属于一个省份两个行署辖区。问题较比复杂,所以有些工作还不够好,有些地方消息很迟或根本不报或未被发觉,如铜北,微山湖西岸,草地三处,发生蝗虫,其中一部待发现时已成飞蝗起飞,个别地方则由于报告不确,造成浪费现象。
(2)与铺张过大和顾此失彼同时产生出工作的不够深入,有些地方虽是派出了干部,但亦不过是协同布置或巡回指导而已,不能自始至终深入工作,甚至很多地方则只能以通讯的方法布置工作,由于对当地情况的不了解难免偏差或趋于形式。
(3)徐州防治站工作中受中央、华东、山东等多方面领导,有时感到无所适从,经费补助与开支,各有不同规定,有些工作就不敢放手而形成拖延,如试验设备的充实,除了农场和省通过外,还必须呈请中央批准。工作中领导亦难统一,如中央要求治蚜,省方要求选种。
(4)防治站工作在与行政结合上,多数地方作到了依靠各地政府与除虫指挥部结合,而顺利展开群众性的除虫运动,但按照目前各方面的条件,感到单凭通讯指导或巡回式的指导还是很不够的,必须深入工作,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收到更高的效果。并真正把技术交予群众。
在这方面,药械的供应上,组织机构上,以及技术的掌握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与各地的药械供应机构密切配合,特别是像徐州防治站地跨三个行政区域,则更复杂,依靠那些组织,可以使药械发挥最大的效力,并使群众掌握技术?……因为今年多数地区是用了捕打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注意。
(5)因为病虫害的防治不应成为突击工作,所以防治站必须是长期性的机构,无论在干部的配备上,经费的预算上,以及各种工作上都应有长期打算,这样才能进行经常的工作并发挥更大的效果,逐步走到防重于治,为此,如何使这常设机构不与其他机构重叠,但要密切结合并统一领导,依靠其他机构而又能完成其独立的任务,还是须要继续研究改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