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阅读
  • 0回复

新来的市委书记——王建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2
第1版()
专栏:

新来的市委书记——王建功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本报记者 池茂花
王建功上任七个月来,和太原市委“一班人”一起,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搞调查,解疑难,抓典型,立章法,求效益,使全市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工业生产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赞扬他干得好!
1983年4月7日,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建功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中共太原市委。
“新书记来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太原城。人们议论着:
“他今年才46岁,能挑得起市委书记这个重担吗?”
“听说他是个大学生,在我们山西怀仁、朔县当过县委书记,干得很出色。他还是中央候补委员。”
“反正困难不少,够他受的!”
一晃七个多月过去了。在这230多个日子里,王建功的确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和市委“一班人”一起,在上级党委的领导、支持下,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搞调查,解疑难,抓典型,求效益,工作很有起色。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太原市的未来与希望。

王建功到任的第二天,很多干部、群众向他反映:太原市有一股严重的不正之风,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多占住房。在广大职工住房困难的情况下,有些领导干部却占有住房三、四处,群众意见很大。王建功感到,这股不正之风,是以权谋私的突出表现。工作千头万绪,市委首先应当抓什么?应当抓党风。王建功同市委的同志们研究,决定把纠正少数领导干部多占住房的不正之风作为突破口,端正太原市的党风。
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纠正干部多占住房的决定,并且立即付之于行动。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特别强调,对那些想方设法加以抵制、拒不退出多占住房的干部,在领导班子里一个不留,新建班子时一个不进;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以必要的纪律处分。纠正多占住房的工作在全市铺开后,王建功和市委的领导成员分头下到问题严重的单位,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6月中旬的一天,王建功到太原市某工业局,参加这个局为纠正领导干部多占住房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局去年建了一幢漂亮的四层大楼。楼房建成时,局里的9个领导干部暗地里把房子分了。有的人新房、旧房加在一起,竟有三、四处之多。
会议在进行。王建功听到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发言。他坐不住了,站起来说:“咱们一起去看看王工程师的宿舍和你们的宿舍吧。”白色的旅行车载着大伙离开了会场,拐了几个弯,停在王工程师住的平房前。四十多岁的王工程师原先在这里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1980年他与妻子离婚时,小屋中间垒起一道墙,一分为二,他的那半间没有门,他每天从窗口爬进爬出。
大家看到王工程师黑暗而潮湿的小屋里到处是书,几乎没有插足之地。王建功心情沉重地说:“党一再要求我们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可是一个工程师就住这样的房子,让他怎么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是共产党人,看到这种情况,能够熟视无睹,心安理得吗?”
王建功的声音颤抖了,他说:“走,再去看看你们局领导的房子。”他们乘车来到这个局新建的楼房,走进一位局领导干部的新居。王建功带着大家在房里转了一圈,激动地说:“我们有的领导同志过去的住房条件已经够好了,为什么还要抢占新房子?如果我们的干部都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说话怎么会有号召力,又怎么能带领大家去进行四化建设!”
经过这一番工作,这个局的领导干部们主动剖析了自己的错误。一位副局长难过地说:“我们错了,请市委处分我们吧!”
在市委帮助下,这个局的领导干部把多占的住房全部退了出来,分配给了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王工程师也搬进了新居。全市多占住房的不正之风逐步得到了纠正。
在太原,要树立一个好的党风,还有许多问题摆在王建功的面前,需要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7月的一天,新上任的市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李谦生来到市委,向王建功汇报工作。当谈到干部素质时,李谦生叹了一口气,沉重地说:“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1980年以后不准再搞‘以工代干’,可我们那里这两三年又进了77人,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的子女就有21个,有的还是省委和市委负责同志的亲属。”王建功听后感到问题复杂。为了党的利益,为了帮助同志改正错误,他毫不犹豫地坚决支持李谦生冲破阻力,大胆放心地搞清退。他说:“我们如果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就会在千万人心上失去信任。纠正不正之风,首先应该从我们领导干部开始。”对外经济贸易局的清退工作开始了,阻力果然不小。托人说情的,走后门打通渠道的都来了。局领导一班人态度一致:坚持原则,耐心做工作。
王建功赞扬他们说:“当干部特别是当领导干部的就是要有这么一股硬劲,不能听邪的!”他还亲自向对清退有抵触情绪和一时想不通的干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市委的支持下,对外经贸局的清退工作搞得深入细致,“以工代干”人员返回基层时,局里专门开了欢送会。很多人高高兴兴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处理一件事,影响一大片。王建功和市委的同志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大力表彰好人好事,猛烈抨击坏人坏事。在短短4个月里,市委大张旗鼓地表彰了300多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处理了40多个违法乱纪的干部。广大群众拍手称快:“市委硬起来了,敢动真的了,太原党风好转有希望。”

王建功来到市委的时候,机构改革,调整领导班子的工作已经提到了市委的议事日程上。这是关系到四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一件大事。王建功和市委的同志们坚持把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在干部工作上闯出一条新路。
今年5月间,太原市交通局管理处编印《运输管理文件汇集》时,将有明显政治错误和违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讲话收进小册子里。这个局的个别领导人还说“这是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5月已有4年半的时间,交通局的领导为什么对党的政治纪律熟视无睹,明知故犯呢?
经过调查,王建功和市委的同志们认识到,这件事的出现并非偶然,在交通局班子中,就有人抵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王建功严肃指出:“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任何一个党员,任何一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市委也决定,把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以带动各项工作的创新。
为了严肃纪律,市委对在这一事件中犯有错误的交通局领导人给予党纪处分,市政府也撤销了这些人的行政领导职务。接着,市委召开了有4,000多人参加的党员干部大会,宣布了对交通局有关人员的处理决定。这一下,震动了全市。不少人指出,坚决把那些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不保持一致的领导干部撤下来,是为太原市人民作的一件大好事。
为了做好选拔干部的工作,王建功和组织部门的同志一起有计划地深入到工厂、农村、商店作实地考察,倾听群众的意见。他还挤时间找中青年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王建功说:“我们太原这么大,符合干部‘四化’条件、能够打开局面的明白人有的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明白人就站在面前了。”
在太原,曾有这样一个工厂的领导人,年初拍着胸脯向市里表示:“今年我这个厂保证完成利润60万元。”但是半年过去了,这个厂不仅没有盈利分文,还亏损了28万多元。
这是什么缘故呢?王建功和市长王茂林一起深入到工厂调查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是这些亏损工厂的领导班子中有人作风不正,以权谋私;有人不懂生产,搞瞎指挥;有人得过且过,没有事业心。
王建功和市委的同志认为,企业领导管不好企业就是失职。对于长期亏损而又无力扭亏增盈的企业领导,要就地免职,就地安排,否则就是容忍落后,就会妨碍四化建设。
今年7月,市委和市政府将长期亏损而自己又无力扭亏的太原五一机器厂、太原搪瓷厂、太原玻璃瓶厂的领导成员就地免职,选出一批有胆识,有头脑,能创新,能打开局面的人组成了这些工厂的新的领导班子。这些领导人上任后,向市委、市政府立下了责任状:“9月停亏,年底盈利;如若食言,自动辞职,甘受经济制裁”。
王建功给这些工厂的新领导人鼓劲:“好!这才有点搞社会主义企业的样子。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想方设法保证誓言的实现。”
两个月后,这三个亏损大的工厂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五一机器厂9月份结束多年亏损的历史,当月盈利五千多元;搪瓷厂9月份盈利1.33万多元;建厂24年有15年亏损的玻璃瓶厂9月份盈利3.6万多元。
亏损企业上来了,先进企业更上一层楼,太原市的工业生产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新局面。

王建功常说:“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他和市委常委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他上任后,对退居二线、三线的原市委领导同志一一登门拜访,向他们请教做好太原市工作的经验。老同志要向他反映问题,他总是挤出时间,自己跑到老同志那里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经常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干部学习。晚上他认真看书学习,阅批文件,找同志谈话,接待群众来访……。经常忙到十二点以后。
6月的一天,王建功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泥泞,来到太原电解铜厂调查研究。他一个工段一个工段地跑,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看,从上午8点一直到中午12点,跑遍了全厂的11个车间。通过调查,他进一步明确了如何狠抓经济效益和组织文明生产的问题。
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九点多钟,王建功刚刚送走了两个来访者,又迎来了两个要求解决问题的群众。
来人谈到,他们是解放路二十七号楼推选的代表。他们所在的那个楼从年初建成到现在,一直不通电。每天晚上黑灯瞎火的,孩子们无法做功课。楼前楼后的垃圾堆积成山,道路也不通。
“你们找主管部门反映过吗?”王建功问。
“不知反映过多少次了,腿都跑细了,不管用。一拖就是半年,实在没办法,我们才来找你。”来人无可奈何地说。
王建功深感我们党政机关有些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的不正之风,对这些不正之风必须坚决纠正。
第二天,王建功把政府办公厅和有关部门的同志找来,询问了情况,交待了任务,要他们在7天之内,解决好解放路二十七号楼的通电、通路和清除垃圾问题。事情办好以后,要向他报告。
7天之后的一个中午,王建功来到解放路二十七号楼。他在楼四周察看了一下,路正在修理,垃圾已经清除。他走上楼随手敲开了一户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
王建功亲切地问:“大娘,你们这里电通了没有?”
“通了!”老大娘说着乐呵呵地拉亮了电灯:“这下可好了,晚上不要点蜡了。”
“前一段,这里没有电,你们受苦了。我们当领导的工作没做好,我们有责任啊!今后你们有什么事就到市委来找我。”
“好,好!”老大娘一边说,一边送王建功出门。
王建功走后,有人问那位老大娘:“你知道刚才来的那人是谁?”
“我可不知道,反正这人挺和气。”
“他就是新来的市委书记王建功!”
“啊,他就是王书记!”老大娘连连说:“没想到,没想到!这样的领导该多有几个!”
王建功回到市委,机关食堂已经关门。他打开办公室,取出一包方便面,用开水泡着。记得他刚来时,市委在宾馆给他安排了舒适的房间。他怎么也不同意:“住在那里群众找我不方便。”他就在办公室支上了一张木板床,既当办公室,又做宿舍。他那个小柜子里,既有方便面,又有挂面,还有饼干、点心。工作耽误了吃饭,或者晚上加班,他就自己下点面条,或者嚼几块饼干,喝几口开水。
向群众学习,向专家科技人员请教,使王建功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在走访中,一位专家的话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现在搞现代化建设,单靠各级领导干部个人的经验是不行的,何况这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正确的决策应该而且必须来源于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在市委常委会上,王建功向常委们提出了这一问题。经过讨论,市委决定:实行决策科学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知识库”、“智囊团”的作用,变领导上的经验决策为科学决策。
8月8日,太原市并州饭店小礼堂热气腾腾。太原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太原市建设目标讨论会正在这里举行。王建功和太原市长王茂林等领导同志以普通学生的身分坐在台下,听各行业专家学者的发言。
100多名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就太原市的城市规划、经济建设、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群众生活、社会治安等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
这次讨论会一共开了五天,专家学者们对太原市的建设提出了261条建议。市委把专家们的建议和发言汇编成册,作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时的重要依据。目前,专家学者们的意见,有的已经或正在纳入年度计划、“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有的已转到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这次讨论会,使市委的干部大开脑筋。他们表示,今后一定要怀求才之心,具识才之眼,鼓用才之胆,为发挥知识分子的“知识库”、“智囊团”作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
王建功说:“这次讨论会是我们向实际学习、向专家学习的开始,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太原在前进,记者在太原听到人们历数的许多喜人变化:
——党风、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工业生产月月超额完成计划;
——农业生产持续上升;
——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
……
金色的十月,北京红叶正浓。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得知太原这些变化,非常高兴。一位领导同志握着王建功的手说:“建功,你干得好!”
王建功说:“这是中央对我们太原230万人民的鼓励,对市委工作的鞭策。我来太原的时间不长,没有做多少工作,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开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是的,这仅仅是开始,太原壮美的图画还在前头!
王建功(左)在太原地毯厂向工人了解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