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桃村的速度——烟台记事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6
第2版()
专栏:

桃村的速度
——烟台记事之一
新华社记者 周原
英国萨赛克斯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杰克·哥瑞,在山东省栖霞县桃村考察之后,对村党支部书记孙玉香说:“看了你们桃村很受启发,你们的发展速度比欧洲的一些国家快。”
这位英国朋友拿只有四千居民的桃村,比之于先进的欧洲国家,确是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经济落后的农村,一旦得到振兴的生机,就会出现使人们惊奇的发展速度。
近四年来,桃村发展商品生产的收入,每年都增加40—50%,除了家庭副业收入不算,每年人均集体分配收入都增加80元以上。其实,桃村的速度并不是最高的,埠头大队前年人均收入410元,去年512元,今年612元,每年增加一百元。但是这也还不是状元魁首,蓬莱县的草店大队去年人均收入800元,今年达1,000元以上,这又是埠头所不及的了。草店创造的也不是最高纪录,比草店变化快的还有牟平县西关大队。西关的人均收入在1980年陡然由300元增加到500元。当人们都称之为奇迹的时候,1981年西关的人均收入又翻了一番,上升到1,000元。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人们都在议论西关经济的稳定性了。有人说它能长久,有人说它不多久就会跌下来。事实是,西关近二年的人均收入仍然保持在千元以上。
草店、西关是不是峰顶也很难说,因为新牟里大队已经向西关“叫号”,去年是按人均1,100元分配的。
一浪胜过一浪,一峰高过一峰,因为在烟台市属的十几个县市中,我只访问了一半,谁知道还有没有发展更快的呢。说不定哪个草窝里会突然飞出一只“金凤凰”,说不定哪个角落里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度。这大概就是我们时代的特点。就是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吧!
我访问桃村等这些火爆出来的典型,众口一词都谈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所发生的重大作用。孙玉香同志用两句话作了概括: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小农自给自足思想的束缚;开阔眼界就是把眼睛从只看着二亩地转为看着国内外广大市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据蓬莱县对63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调查,积极抓商品生产的占一半,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占19%,守着老摊子不肯动的占31%。牟平县城关公社这几年从65个大队中,换下来23名党支部书记,都是属于后两类的。社员的情况也是这样,据栖霞县埠头大队131户的调查,能积极从事商品生产、门路广、办法多的占30%,有50%的户能跟着干起来,其余20%,连经营土地的本领都没有。
象桃村这样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典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大致说来不外乎三条:
一、引进智力。他们从大城市请来几位高级技师,教会他们抽玻璃丝做玻璃钢的技术。
二、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
三、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
孙玉香同志说,过去我们提出围绕农业办工业,我们的农机修配厂只修自己的农业机械,我们的基本建设专业队光在自己的眼前打转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农机维修和基本建设都打到社会上去,光这两项每年就有二十四五万元的纯收入。
桃村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当然,农村商品生产的奥秘是无穷尽的。胶东农村到处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到处都看到五光十色的新事物,仔细看起来,都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