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中央党校教师、学者座谈讨论胡乔木重要文章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现实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01
第3版()
专栏:

中央党校教师、学者座谈讨论胡乔木重要文章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现实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28日,中央党校部分教师、学者座谈讨论了胡乔木的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家认为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理论文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著作,澄清了最近一段时期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许多思想混乱,能够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头脑。
在座谈中大家谈到,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抓住了几年来关于人道主义、异化问题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指出这场争论关系到怎样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用抽象的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来观察问题、解释问题。
大家认为,胡乔木同志的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对于一些长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作了比较透彻的阐述。
中央党校顾问杨献珍在书面发言中说:胡乔木的文章开宗明义就提出区分人道主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的重要性,一下就把问题的关键突出出来。把抽象的人道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领域排除出去,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放在伦理学领域中去讲,这就把人道主义的问题说清楚了。我想,这样一讲,对那些“为人道主义辩护”的人,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中央党校副校长韩树英认为,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对人道主义的两种含义的区分在理论上是个突破,关于异化问题也分析得透彻。文章把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所谓“异化”,同作为对特定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的描述的异化概念,加以科学的区分,这就更准确地说明了异化概念,提高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许多同志认为,胡乔木的文章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科学的解释,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含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章还对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中长期争论的一些问题作了较好的澄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新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发挥,使大家受到了很大启发。
大家认为,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体现了党的一贯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给理论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央党校顾问李践为说,理论必须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理论工作者必须同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社会主义异化”论的要害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主义的前途。如果社会主义不断发生所谓“异化”,那就只有“不断革命”,这就和“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根据”很相似了。胡乔木的文章对这股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剖析,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现实问题的典范。
中央党校顾问范若愚说,胡乔木同志的文章除了内容给人教益外,还给我们另一个启发,就是读书不可“不求甚解”。作者力求甚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所以澄清了许多混乱,具有说服力。如果学马列著作不求甚解,含糊了之,就难免要犯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错误。
与会同志认为,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正象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中所强调指出的那样,不能沉溺于空洞的概念的推演。作为党校的教师,在学风问题上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