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栽下“富”根留后人——记河南省林业劳动模范张金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1
第5版()
专栏:通讯

栽下“富”根留后人
——记河南省林业劳动模范张金德
本报记者 陈子林 黄少良
几个月前,我们到伏牛山深处,采访了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老人。他叫张金德,是河南省卢氏县文峪公社立水庙大队人,今年75岁。从1952年到现在,他坚持植树,共绿化了9个山头、10道沟、1,200亩荒山,为集体创造了100多万元财富。
“火 地 树 神”
三十多年前,立水庙还是一片光山秃岭,群众烧柴要到三四十里以外、海拔1,200米的大青山去打。1952年春节前,张金德与同村的李小闯等十几个人上山打柴。当时冰雪未融,山路十分难行。小闯和另一个青年为了撅下崖边的一根枯枝,用力过猛,被弹下崖去,当时就断了气。那天同去的两个人,也在另一处摔成重伤。张金德目睹这惨状,听着村里的恸哭声,心象被撕裂一样。但他是个硬汉子,没有掉泪,却挥拳打在桌子上,斩钉截铁地说:我张金德要栽一辈子树,不让子孙后代再受这个罪。
当晚,他去找村干部商量,得到的回答是:咱这是“火地”,成不了树;就是能成树,哪有买树苗的钱啊?他为这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让老伴在对襟衣服里面缝了一对大口袋和一个大褡裢,上山挖药材,拣树种;用卖药材钱买了镢头,拣树种自己育苗。从此,张金德见树种、果核就拣;有时,他见人家在吃杏、吃桃,就蹲在一旁看着,人家扔一个核,他拣一个。
立水庙这地方,地质上称为下第三纪红层,坡上存不住水,“有雨满坡流,无雨炕死牛”,被称为“火地”,而且山高风大,前人多次栽树,都白费了工夫。张金德从春栽到冬,没活几棵。他没有灰心。经仔细查看研究,发现活下来的几棵树都是坑大、土厚,全是雨天栽的。他象得到宝贝那样,几乎是一步一蹦地跑到家里告诉老伴:“我找到了经验,就不愁满坡成树啦!”
从此,张金德挖大坑,垫厚土,天一下雨就栽树。整整干了五年,他栽活了各种树,包括最难活的柏树,都在山坡上成片地生长。有一年夏天,他累病了,但一听雷响,发现外面下着瓢泼大雨,立即从床上爬起,拿起镢头就往外跑。老伴追出门,一手抓住他的镢头说:“你病成这样,要命还是要树?”张金德对老伴说:“俺们没儿没女,要是有儿有女,他们在坡上没吃没喝,你管不管?”一句话把老伴说松了手。她奔回家里,拿上两个斗笠,和老汉一起上了坡。
就这样,张老汉每天鸡叫头遍上坡,星星出来回家,又整整干了十年。他所在的大洼生产队已是绿树满坡。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火地树神”的雅号,赞扬他的植树精神和本领。
几 次 迁 居
大洼生产队绿化完毕,张金德已年过花甲。生产队长对他说:你年纪大了,无儿无女,不要劳动了,队里管你。他笑着说:“只要我能动,我就要栽树。”队里没地方栽,他就在群众过路的地方栽,让人们夏天歇凉。他见邻队陈家山有荒山,又到那里去栽。一次,他正在栽树,有人过来问他:“想占我们的山?”张金德笑着回答:“不是为俺自己栽,这树栽在哪队是哪队的。”“你的户口不在俺队,到时候大洼人就说你栽的树是大洼的了。”于是,这个热心栽树的老人,找到陈家山生产队队长,缠着他非要把户口迁来。队长同意了。
七年以后,陈家山的荒坡也栽完了,他又找大队干部要坡。万花楼上有500亩荒坡,大队正想在那儿办林场,张金德又把“家”搬到了万花楼。他带领两个社员早顶星星,晚背月亮,雨里一身水,雪里一身白,用了两年多时间绿化了万花楼。
大洼、陈家山、万花楼都绿化了,全大队120多户的房前屋后、院内、地边,也都栽上了果树和用材树。立水庙大队的群众再不用到远处山上去打柴了。这时张金德已年近古稀。人们尊敬他、爱他。果熟季节,谁家摘下果子,总是挑最大的给他送去,让他先尝。
但是,有两次,全村人却都责备他。一次是1973年夏季的一天,张金德的老伴病重。早上,老伴说心里压得慌,他为她按摩了一阵,见她睡着了,这时天下起雨来,他就拿着镢头上了坡,直干到天黑才回家。当他放下镢头,问老伴病咋样时,老伴再也不答话了。老汉呆了,整整坐在老伴身边两个时辰。第二次是老伴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这天,连降一天一夜的大雪,早上村里人都来给老汉拜年,但谁也找不到他。到晌午,他带着满身的雪水回来了。原来,他怕雪把树压坏,拿着竹竿一个坡一个坡、一道沟一道沟地打雪去了。回来时,干部责备他:“忙了一年了,春节都不歇歇?”他说:“树枝被雪压着,俺心上象压块石头。”一句话,说得大家泪花挂满了眼眶。
比 钱 珍 贵
张金德的老伴去世后,他的好友、原公社林业干部张根福,受公社之托,来劝说老汉干点轻活。张根福也是60开外的人了,跟他打了几十年交道,深知老汉的脾气。过去队里叫他享受“五保”,他不干;县医院答应一月给他60元,请他指导采药、认药,他干了一个月,就想他的树,非要回去不可。怎么才能说服他放下镢头、离开树呢?这一次,张根福一见面就叫苦,说是成天想他:咱俩一样无儿无女,你总不能老死在坡上,正好公社林业站缺个看门人,一个月几十元。到我那里去吧,你白天看门,晚上咱俩唠家常,在一起快快活活过个晚年。老汉眯起眼看着他的好友,嗔怪地说:“咱俩白好了几十年。我怎么无儿无女?你看这九条岭十道沟,到处有我的儿女,我要跟他们一起过晚年。这些树可比钱珍贵呀!”
张根福没能说服张金德去享清闲。就这样,老汉一直干到1982年春患了轻度半身不遂、爬不了坡才作罢。秋天,老汉病情加重,县社领导同志去看望他,安排他到医院治病。临走时,问他需要什么,他说:“什么都不要,我赤肚来的,还赤肚走。我若走后,把我埋在山坡上,还替队里看树管树。”
可敬的老人啊!人们会永远记着您。你那金子一样闪光的品德,是留给后代的无价之宝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