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乾坤正气在中华——“老舍创作生活展览”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17
第8版()
专栏:

乾坤正气在中华
——“老舍创作生活展览”侧记
本报记者 易凯
在纪念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老舍创作生活展览”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了。
走进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舍同志的一尊塑像,他微锁眉头,若有所思,好象正在孕育一篇篇未完成的巨著。塑像前,摆着胡絜青同志敬献的一盆幽兰和一朵百合花,象征着老舍同志那“精神不死天难夺”的耿耿正气和洁白如玉的高尚品格。
展览按老舍同志生前活动的时间顺序和地点分为五个部分。400余件珍贵的遗物、书籍、报刊、资料、照片、字画等,忠实地记录了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一生不断抗争黑暗的旧势力、不断追求光明的新生活的不平凡的经历,记下了他孜孜不倦、勤奋创作的生涯。
十年动乱中,老舍的遗物,包括手稿、日记、通信及所珍藏的大批精美的文物、字画等全部被查抄,许多至今仍不知下落。展览所陈列的这400余件展品,花费了胡絜青和其他许多同志巨大的劳动。
在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舍同志的著作。展览收集了老舍的所有作品,约170余件,上千万字。其中,有老舍的处女作《小铃儿》的影印件。
展品中有一部分是历史照片。其中有一张是1939年老舍与郭沫若等欢送战地访问团时的合影。老舍送走了这批仁人志士后,也踏上北上慰问抗日将士的征程。另一张照片,是1953年老舍和贺龙同志一起入朝访问志愿军老秃山英雄连队时的合影。为了进一步深入战地采访,他不顾自己的寒腿,拄着手杖,坚持爬上了我军最前沿阵地马良山。两张照片,虽然相隔十几年,却都反映出老舍生平始终坚持不渝的一个信念: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展品中老舍生前所书写、所珍藏的那些字画也弥足珍贵。这里有1924年老舍赠与友人白涤洲所写的条幅“笃信好学”,四个大字,运笔空灵,古朴遒劲。那一行小字题文:“读书达理,则心平识远,富贵名利无所乞求。旦夕警策,守之终身,便是真君子,大英雄”。词意隽永,掷地有声,道出了时年24岁的作者的心声。
还有久已脍炙人口的由老舍命意、齐白石大师创作的那一组“诗画”。老舍以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名诗句向白石老人求画,老人以天才的创造力,将这些妙句变成了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这些“绝笔”,其中有些从未与观众见面,它们不仅是我国国画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也是艺坛上传之久远的一段佳话。
在展览厅里,观众还能亲耳聆听老舍同志二十年代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灵格风教程时的录音,那一口流畅的、带有浓厚“京腔”味道的普通话,一下子把我们同这位伟大作家的距离拉近了。
“一怒定教白骨碎,乾坤正气在中华”。这是老舍《谢郭老秋雨中来访》一诗中最后两句。老舍和他的战友所代表的那股乾坤正气,正在中华古国大地蒸蒸日上,发扬光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