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衷心的敬佩 深切的怀念——参观彭德怀同志故居感怀兼忆彭总生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1
第5版()
专栏:

衷心的敬佩 深切的怀念
  ——参观彭德怀同志故居感怀兼忆彭总生平
  王首道
(一)
我认识彭德怀同志早在1928年,距今半个多世纪了。在他逝世之后,我几次提笔想写点纪念他的文字,终未实现。去年12月26日我在湖南时,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去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参观了彭德怀同志的故居。故居是1983年10月前后修整开放的。门前悬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七个大字的横匾。故居有辅助陈列室,是利用故居西头三间横屋举办的。这里陈列了彭德怀同志光辉一生中“青少年时期”、“两次回故乡”、“光辉业绩”三个方面的部分文物和照片,共约五十多件。资料虽不够丰富,但内容十分突出、感人。我仔细观看了这些陈列品,回想彭德怀同志给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出生入死,是我党少有的一位有卓越才能的军事指挥员。不幸的是,在他的后半生,因庐山会议的“万言书”,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参观后,我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便在故居纪念册上,写了下面几句话:
“征程万里,求祖国解放,功昭日月。
上书千言,谋人民幸福,志壮山河。”
(二)
我第一次认识彭德怀同志,是在1928年平江起义的庆祝大会上。平江起义时,我在中共浏阳县委会工作。和我一起去参加庆祝大会的,还有李贞、李治民等同志。起义的部队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同志领导下,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经过战斗,先后和平江、浏阳的农民游击队分批合编。红军第五军中只有九个共产党员,分散在五个纵队。红五军成立后,彭德怀同志带部队主力去井冈山。黄公略同志带一个纵队与浏阳地方游击队合并,仍活动在平、浏一带。1929年冬,彭德怀同志又率部回到湘鄂赣根据地。到1930年7月底,长沙敌兵空虚,红五军一举攻占了长沙省城,在长沙共驻了九天。8月1日,在教育会坪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枪决了叛徒苏先俊,还释放了监狱中的大批政治犯,对湖南何健反革命势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震动都很大。占领长沙后,我们成立了湖南省苏维埃,李立三同志任主席,由我代理。这样,我能够经常和彭德怀同志在一起。他给我的印象是英勇果断、而又十分平易近人,性格明快豪爽。我们当时工作很忙,要募集红军的各项物资,要做各阶层的群众工作,还要接见各方面的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中,彭德怀同志还抽空来看我们地方干部。他看到我和我爱人,便亲切地称赞说:这种革命的结合,非常好。还风趣地对我说:“哪有牛拴在稻草堆里,不吃草的?”逗得大家都笑了。后来反革命调集了大量军队,反扑长沙。由于敌强我弱,红军便带了一些物资从长沙撤退了。从1930年第一次打长沙,到第二次打长沙失利,我被调到湖南省委工作,和彭德怀同志见面的机会便少了。有一次代他转了一个报告给党中央。稍后,我们各自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便没有在一起了。他在各个时期的出色的贡献,赫赫战功,不仅使国内外敌人丧胆,而且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他的崇敬。
(三)
在彭德怀同志故居陈列室的正厅,我看到一幅彭德怀同志身着元帅服的巨大照片。这使我回想到彭德怀同志从一个穷苦的煤窑工,成为一个人民元帅的过程。他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为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彭德怀同志十岁时替人家放牛,十三岁去煤窑做童工,十五岁逃到洞庭湖边做堤工,后为生活所迫,到湘军当兵。从士兵、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升到团长。到1928年平江起义,参加到革命队伍中,他几乎大半生是为国家为人民戎马征战。彭德怀同志的军事才华,能征善战,受到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的器重。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在经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一举击溃了追敌骑兵,奠定了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写了一首诗:“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对彭德怀同志的军事指挥才能,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往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对他委以重任。如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部队整编为西北军,就是彭德怀同志当司令员、毛泽东同志当政委的。又如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胡宗南以三十万军队包围革命圣地延安,而延安当时只有三万军队。在如此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派彭德怀同志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保卫延安和西北战场。此事为全国瞩目,震动中外。又如全国刚刚解放,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中央决定派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中央军委就派彭德怀同志担任几十万志愿军的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后终于击败美帝,在板门店签下停战协定。我看到彭总在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在西北解放战争中的陈列品中,有不少当时他的照片,都是穿着布制的军服和布鞋,还有一双他亲自缝补过的袜子。这使我想到彭总大半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战场上不仅有生命危险,而且生活极其艰苦,有时为了作战,一连几个晚上不能睡觉。有时供应不上,没吃没喝,更说不上吃饱吃好。而他作为党的人民的军事指挥员,事事为人表率,处处与战士同甘共苦。他一生为人俭朴,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记得1945年,他回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我当时在杨家岭办公厅工作。按照组织安排,照顾他吃小灶,他却不肯接受。到1944年,党中央决定王震同志和我带领南下支队,到南方去建立抗日根据地。临行前彭总将他的侄子彭启超交托给我,要我们带他一起南下。彭总当着我们的面,一再叮嘱他的侄子,要刻苦学习,要艰苦朴素。南下中生活很艰苦,但他一再要求我对他的侄子严格要求,生活上不要照顾,更不许吃小灶。彭总为了发扬革命的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这么严格要求他的侄子等。这种精神是很感人的,很值得我们敬佩。彭总还有两个亲弟弟,大弟叫彭金华,二弟叫彭荣华。先是1937年8月,彭总从延安写信动员在平江的彭金华到抗大学习。到1938年党组织又派他回家乡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彭金华回家后,发展自己的妻子周淑身、弟弟彭荣华和弟媳龙国英先后参加了共产党,在家乡成立了党支部,领导革命工作。1940年9月4日夜晚,国民党反动派来捉人,把彭家团团围住,朝屋里乱打枪,彭荣华同志当场被敌人打死。彭金华同志被敌人抓走,七天后也被秘密杀害。他的两个弟弟便这样为了革命壮烈牺牲。因此,彭总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是值得我们崇敬的一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家。现在,彭金华和彭荣华的墓地就在彭总故居的后山上。1983年夏,王震同志在石碑上题写了“彭金华、彭荣华烈士之墓”几个大字。
(四)
在故居陈列室,我还看到彭德怀同志于1959年庐山会议时写的“万言书”,以及于1958年、1961年两次回故乡作调查研究所写的材料。他认为当时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公社化”运动,产生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他的这些观点,是他1958年回到家乡,在群众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社、队干部座谈会,从实际中得出的结论,是广大群众的呼声。1961年,党中央安排他第二次回到家乡。他在家住了五十多天,白天走村串户,晚上坐在小油灯前,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调查报告。他先后调查了三个地区七个公社的十多个大队和几十个生产队,给党中央写了四个调查报告,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情况。彭德怀同志说:“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十条标准来衡量做得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当时他看到家乡人民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生活还很苦,便对生产队的同志说:
“从今年起,我坚持每年回生产队参加劳动十天,如果不能回,就投资一百元给队上。”他果真从1961年起向队上投资,十年动乱才中止了。1979年,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遵照他的遗愿,将中断的十年共一千元补给了生产队。此外,还从他平反昭雪后补发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送给彭总亲笔题字的“乌石学校”修建校舍。
从彭总两次回家乡如此热爱家乡来看,彭德怀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群众是他的一贯表现。从参加革命的一天起,他就带着煤窑工浓厚的阶级感情,热爱着广大穷苦群众。正是这种伟大的革命的阶级的爱,使他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团结了广大的部队战士。因此,他指挥的战争,才得到人民的支持,部队的拥护,取得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果。也正因为他任何时候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替人民的利益着想,因此,他永远站在人民的一边,受到人民无比的敬爱。这也是我们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所追求的真正的荣誉,也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彭德怀同志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地方,因故居陈列室受地方限制,加之成立的时间短,有许多材料还没有陈列出来。
从现在陈列的材料看,以及我长期和彭德怀同志的接触中所感触到的,他最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我认为是他的高尚的品质,是他一生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由于他来自人民群众的最基层,对人民有深厚的骨肉之情,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顾个人安危,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坚持为广大的人民服务。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在我们今天振兴中华,建设四化事业中,以及在整党工作中都有着现实意义。也是在我们收集党史资料和革命史料中,应作为重点加以整理出版的宝贵内容。希望熟悉和了解彭德怀同志生平事迹的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部队中的同志们,能够把彭德怀同志一生的革命事迹,及时整理撰写出来,这将是我党我军的极为珍贵的教育材料。希望我这一愿望能很快实现。
我走出彭德怀同志故居时,情不自禁地轻声地说:彭德怀同志永垂不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