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华北农业技术会议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02
第2版()
专栏:农业生产

  华北农业技术会议总结
编者按:华北农业技术会议,是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二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和华北事务部联合召开的。出席者二百二十余人。农业部李书城部长和华北事务部刘澜涛部长,曾先后出席讲话,明确地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农业生产运动的意义。会上,生产能手梁家瑞、郭玉恩等都将自己一向认为多打粮食的“秘诀”作了报告;技术专家朱弘复、黄瑞纶、蔡旭等都将他们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研究报告,提出讨论,并认为把老农生产经验提高到科学水平,是当前的具体任务。同时一致对大会所提出的开展群众性提高农业技术运动的号召,表示拥护与支持。会议由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张林池作总结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第一部分:一九五○年的成绩与经验
华北土地改革完成,生产力解放,战争胜利,环境安定,加之各种政策的推行与贯彻,广大农民生产情绪空前高涨,全区农业生产已达到或接近战前水平,如不改进技术,则很难进一步的提高产量。加之各种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前年因灾减产约五十亿斤(原粮),去年因灾减产几等于公粮的全部数字。因此改进技术防除灾害,便成为华北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一九五○年华北各省在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群众运动,发扬了农民固有的优良经验,推广了许多适合群众需要的科学技术,并表现了群众的伟大创造。
一、向病虫灾害作了巨大的斗争。贯彻了“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组织群众进行了种籽消毒、冬耕、拾谷茬、锄草、挖虫卵、选种以及捕打烧杀等工作,如察哈尔省有百分之六十的户进行了浸种、拌种,在秋耕中发动大规模拾谷茬运动,仅察南十一县就发动十一万多人,拾谷茬一四四万斤,使粟螟为害大大减轻。石家庄专区为了防治棉蚜拔除田间杂草二一万亩。全区推广了喷雾器五万余架,农药九十余万斤,发动与组织了八三七万人,防治面积约达二千五百余万亩,估计仅减少粮食损失约五亿斤。
二、开展了群众性的选种竞赛,选出了大批丰产、质优、抗病害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徐州四三八,平原五○麦等。夏秋两季华北五省共推广粮食良种二、四七一万斤,可播种面积三二五万亩。超过原计划百分之四十一。群众选种约一亿斤,能播种二千余万亩,可使一九五一年增产三亿斤左右。推广棉花良种一、五○○万斤,播种了一八○万亩,占棉田面积百分之十;平均每亩增收十斤至二十斤,仅以十斤计,即可增产籽棉十八万担。秋收时除在推广区群众自留种外,又选收了棉花良种二、六八三万斤,可使一九五一年增产籽棉三三万担。
三、在耕作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涌现出不少的丰产典型。如棉花栽培均比往年细致,中耕锄草一般做到了四至六次,施肥、整枝打杈、选种等一系列技术,均逐步提高,因而河北每亩平均较一九四九年增产皮棉五到六斤。石家庄留营村全村每亩平均产籽棉二九三斤。梁家瑞六亩水地,平均每亩收籽棉四八○斤。临清周顺旱地每亩收籽棉四五○斤(战前华北每亩平均产籽棉九十斤)。在粮食作物方面,不少农户因为改进了耕作技术,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河北徐水郭家祥每亩谷子产九百斤(战前华北每亩平均产一六○斤),昌黎马国荣每亩甘薯产一万斤,平原南旺王希河每亩小麦产九百斤(战前华北每亩平均产一百斤),杨见善每亩谷子产八百斤,山西平顺郭玉恩的互助组与提高技术相结合,使全村每亩产量超过战前七斗五升。由于出现了大批的丰产能手,更提高了广大农民改进耕作技术的要求与增产的信心。
四、一年来试验研究出不少抗病丰产的品种。在小麦上选出了一些抗锈品种,有的即可繁殖,有的二、三年内即可决定,新育成的春麦品种,质优、早熟、耐病、产量大,在察、绥、晋都有优越表现。在棉花上新育出的平棉三号、一号,适于在唐山及保定以北种植,富57—15在石家庄南北地区种植,品质、产量均优于斯字棉。在杂粮上华农四号成为大谷丰产品种,边区一号早熟丰产,且适应性极广。在病虫害防治上发现了棉蚜寄生,制出安全棉油乳剂,从群众经验中找出了白发病幼苗鉴定法,用石灰乳浸种防治谷子黑穗病,特别是花生根瘤菌拌种费力小而收效大,今年拌了五万多亩,即增产七十万斤花生仁。此外,在改良土壤,繁殖牲畜,推广新农具等技术上,亦有不少成就。
获得上述成绩的原因和经验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上贯彻了技术为人民服务,农业科学理论与广大农民生产经验相结合的方向。不少领导机关和农村干部已经体会到,不懂技术就不能领导农民生产的道理。因而积极要求开办训练班,学习当前群众迫切要求的技术。去年河北训练干部二万六千人,察哈尔五万七千人,山西仅春季训练即达万余人,平原安阳专区训练干部、各界代表和群众约四十万人。另全区增加了五百多农业技术人员和大批新毕业的学生;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帮助了农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些干部的领导与帮助,模范能手们大量地组织了技术委员会、技术小组,建立了许多农民的小农场(安阳专区有两千多个),组织了大量的小型展览会。这就把提高技术形成了广大的群众运动。但是有些人还不能从实际出发,有些人还轻视技术,因而对农民生产经验加以科学的整理提高,再向农民去推广便做得很不够。某些试验场所,仍有不顾群众的当前需要,盲目地进行试验。这些偏向均须加以纠正。
二、改进技术与组织起来相结合,不但充实了组织起来的内容,使互助组得到巩固与提高,而且使提高技术得到更顺利、更迅速的开展。因为组织起来,集体生产,可以节省劳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交流经验,发挥每个组员的创造性,并容易接受科学技术的指导,如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使用新式农具等,均远超过单独耕作的农民,这就是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三、评比运动是提高技术的群众路线,它可以荟萃广大农民的生产智慧,以总结其生产成果;激发农民提高技术的兴趣,鼓励农民增产的信心。评比运动是群众性的生产大检查,是群众在农业技术上的互教互学。在评比运动中普遍进行了比技术、比灭虫斗争、比选种浸种、比施肥、比耕作等,经过这些比较,使群众深刻体会到要获得丰产,不仅要粪大水勤,还要进一步讲求技术。
四、各级农场及试验研究推广机构的努力。一九五○年省、专、县农场由二一七个发展到三一三个,多数农场及其他专业机构,开始懂得研究试验必须与广大农民生产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有些已实际结合起来,并做出初步成绩。在示范作用上,许多农场注意了栽培技术和应用良种相结合,因而获得了丰产。据到会的各专县农场统计,棉花收成一般超过群众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粮食超过百分之四十到六十。邯郸农场每亩收籽棉六零八斤,首创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新纪录。石家庄农场指导北杜村改进技术,使全村增产五十万斤,因而提高了农场在群众中的威信。但也有若干农场不是经营管理的不好,便是存在着单纯经营的偏向,对密切农场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和农场工作的开展,有极大妨害,必须纠正。
第二部分:一九五一年改进农业技术的任务
一九五一年华北的农业生产任务是恢复并超过战前生产水平,要求平均每亩提高一成。为此除正确贯彻政策和组织起来以外,必须开展群众性的提高技术运动,以保障增产任务的完成。在提高技术工作上,水利、畜牧兽医、农具肥料等已召开或将召开会议讨论,此次会议讨论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也就是一九五一年提高农业技术的主要任务。
一、防治病虫害。继续贯彻“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组织群众进行种子消毒,田间选种,改良耕作方法,开展秋耕运动,除草运动,采掘害虫卵块,并在春耕以前,及时完成防治病虫害的各种准备工作,虫害一旦发生立即组织捕打,严防蔓延,保证棉蚜、蝗虫、行军虫、地下害虫及小麦黑穗病、谷子白发病等几种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不致成灾。消灭病虫害的办法,目前仍应以组织群众捕打烧杀为主。推行科学药械,首先应集中于棉花特产果园和蔬菜区。过去对国产农药研究不够,今后必须注意发展与推广。
1、在棉产区于播种前,普遍进行清除并销毁杂草。棉蚜一旦发生,立即组织群众连续扑灭。对防治红蜘蛛,要随时掌握情报,建立田间检查制度,一经发现立即除治,严防蔓延。药剂主要是推广棉油皂、棉油乳剂、烟草水、石灰硫磺合剂及其他有效药剂。
2、对地下虫害,除号召捕杀外,并应组织群众购买红砒及氟矽酸钠进行防治。此项农药应于春、秋两季播种以前预备好。
3、对蝗虫与行军虫,目前应着重组织群众捕打及采卵。发生后,应立即扑灭,使其不能成灾,在地广人稀地区,有计划地选择重点,使用六六六毒杀蝗虫。
4、对其他虫害如二十八星瓢虫、粟螟虫、蛴螬、油菜虫、金花虫、果虫、菜虫等应根据各地已有成功经验,进行防治。
5、在病害方面,着重防治麦类黑穗病及谷子白发病,对小麦黄锈病亦应加强研究工作。药剂拌种及温汤浸种,应分别地区,普遍推广或重点推广,帮助农民购买温度计(一村有一个即可),以便准确掌握浸种温度。
二、提高耕作技术。提倡深耕细耙,有条件地区争取做到三耕四耙。提高肥料质量,研究施肥技术。提倡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加宽行距,缩短株距,改善中耕方法。
1、小麦:为了达到一九五一年小麦增产目的,特别注意春季施追肥、灌溉和锄麦。察绥引种冬小麦还在试验阶段,应特别慎重。要积极研究栽培技术,引种优良麦种。
2、棉花:应大力推行:(1)秋季深耕,早春细耙,精选种子,浸种及早间苗,密留苗,晚定苗,保证棉田不缺苗;如遇天旱,大力发动抗旱点种。(2)美棉应加宽行距,实行中耕培土,并视地力肥瘦,调整株距。(3)打破棉田不能多施肥和不能施追肥的错误观点,应指导群众多施基肥,并早期加施追肥。(4)在精耕施肥的基础上美棉须适宜地整枝打杈。
3、杂粮:谷子是适合华北干旱地区的丰产作物,除加宽行距,集中施肥(条施)外,应当特别注意锄苗中耕,锄苗要早,中耕要三、四次。玉米应发动群众选种,组织异品种间杂交。甘薯农林四号,胜利百号可以不翻蔓,水地及秋雨较多地区,提倡高畦栽培。
4、碱地在华北数量很大,农民已有很多改良碱地耕作技术的创造,应注意推广。在察、绥地广人稀,土瘦肥缺的地区,应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如轮作、休闲,以培养地力,提高产量。易闹水旱灾害地区,应注意推广群众中抗旱防涝的耕作技术。
三、普及良种。开展夏秋两季选种运动,普遍发动群众选种,换种,自留种,一般地不应进行远距离调剂种籽,并要求在五年内分期完成各种主要作物良种的评选工作,各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在选种中要特别注意小麦抗疸选种工作。经过评比,不但要把优良的品种比出来,同时也要把最好的技术比出来,使选种运动与栽培技术密切结合。
贯彻粮食棉花良种繁殖制度:在粮食方面,以专区及县农场为中心,组织繁殖推广网,并普遍发展农民的小农场,留种地,根据良种评选和推广需要建立良种繁殖区。良种繁殖除玉米及蔬菜种子需要隔离繁殖外,其余作物优良品种,无需集中繁殖。在水旱灾区应注意有计划地调剂及推广早熟抗灾种子。在棉花方面,应建立良种繁殖区,集中繁殖,分区集中推广,避免混杂。河北、平原推广种为斯字棉二B及四号,就现有基础力求普及。晋西南推广斯字棉四号。其他地区推广金字棉。未推广到的地区,要求加强选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
四、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研究工作是提高技术的重要一环,但必须结合广大群众生产经验去研究,反对只关门试验,不结合群众。一九五一年试验研究的主要项目为:小麦黄锈病,春麦杆锈病,棉、麦春化应用,棉花落蕾落铃,玉米品种间杂交,耕作栽培,农家造肥,施肥,甘薯腐烂病,马铃薯疫病与毒素病,棉花、小麦、杂粮、洋麻选优育种等试验,但不可贪多,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要分别轻重缓急,明确分工,统一步调,避免重复,以提高工作效率。试验研究方法,应依照一九五○年的农业技术会议决定,“选优育种试验方法”,“品种比较试验方法”,及“玉米改进方法”进行杂交育种,必须依据目的选择材料,进行方法自第二代起,即单穗或单株分离繁殖,逐年选优汰劣。
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胜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性的提高农业技术运动。
第一、一切农村工作者必须重视技术,把领导农民改进技术当作重要任务,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学习,一切农业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必须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开办短期训练班、轮训班,使县、区、村干部在三年内都能受到技术训练。编印通俗的农业科学读物,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技术知识。增加农业职业学校及专修班,大批训练初级的农业技术人材,配合教育部门办好农业学校训练较高的农业技术人员,以充实农场及农业机构。
第三、必须加强各级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对各级农场及专业机构的领导。在其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各有专责。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及省农场负责育种及其他较高深的试验,专区农场的任务为繁殖良种及栽培试验,并在上级农场统一计划下进行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等。县农场主要任务为示范、繁殖与推广,有条件地进行观察比较试验。
第四、为交流群众经验,发扬群众创造,要有计划地发展农民的技术组织,如技术委员会、技术小组、小农场等,并加强对其领导与帮助。
第五、发扬提高技术与组织起来相结合的经验,开展丰产竞赛运动,通过奖励劳动模范,评比运动,使提高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