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适应新形势 认真做好离休退休干部工作 辽宁抓了八件事 离休干部心欢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4
第5版()
专栏:经济交流

适应新形势 认真做好离休退休干部工作
辽宁抓了八件事 离休干部心欢喜
两年来,辽宁省在老干部工作方面做了八件事:
七万多名符合离休条件的老同志,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对促进干部队伍“四化”,起了重要作用。辽宁省符合离休条件的干部共十三万一千人。1981年前全省只有三千三百多名离休干部。近两年来,许多老同志胸怀全局,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担子交给符合“四化”条件的中青年干部。1982年全省离休干部九千一百三十人;1983年达到五万人;今年7月,达到七万人,占符合离休条件干部总数的53.4%。
建立了相应的老干部工作机构,形成了一支为老干部服务的队伍。省委在1982年4月召开的组工会议上,专题研究了老干部工作机构、人员等问题,并下发了文件。随后,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省委及十二个市成立了老干部局(或老干部办公室)。到1983年底,全省县团级以上单位建立老干部处(科)共九百六十六个,为1982年的三倍。各级党委还选调那些对老干部感情深、热爱老干部工作、老同志又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到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全省老干部工作专职人员1982年为七百二十二人,1983年达到二千一百零六人。另外,抚顺、大连等市还出现了离休老同志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形式——离休干部委员会。目前全省共有三千多名离休老同志和专职工作人员一道从事老干部工作。老同志有了主管工作部门和自己的组织,他们的事有人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消除。
建立了医疗设施,保证老同志健康长寿。退下来的老同志毕竟年事已高,长期革命斗争使他们积劳成疾,需要有一定的看病、住院、疗养的场所。对此,辽宁省抓紧了老干部医疗设施的基本建设。一是收回“文革”时期被占的医院、疗养院,二是新建部分医疗床位,三是在一些疗养胜地建疗养院。全省干部病床1982年为八百七十二张,1983年增加到一千六百四十八张。
切实解决住房问题。1982年和1983年,辽宁省抓了老干部住房的基本建设。省直机关老同志比较集中,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建房。另外,他们还为省直九十九位离休老同志安装了电话。大连市一商局把局属的无力单独建房的单位组织起来集资联建,集资二百万元建房四十四套,为局管老同志解决了住房问题。全市有十一个单位在集资联建。
建立老同志活动场所。辽宁省从上到下,层层建立老干部活动室,大的几千平方米,小的三四十平方米。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改建的。老同志以活动室为阵地,开展各种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如读书看报、书法、保健、游艺等。大连市最近落成了一个三千多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该市县以上单位建立了一百四十处活动室,乡、街道建立了一百六十三处活动室。大连机车厂,把全厂最漂亮的一座小楼腾出来作活动室。
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贤的风气。如举行颁发荣誉证大会、活动室竣工剪彩等活动。凡有大型体育比赛及纪念活动都请老同志代表到主席台就座。同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老同志必要的生活照顾,如持离休干部荣誉证,可优先购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凭荣誉证免票进公园;粮食、商业部门也对老同志的物资供应做了一些规定,根据商业网点布局和老同志居住情况,建立为老同志服务卡片,对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实行预约登记,服务上门。大连市粮食局所属市内二百四十二个粮店,为七百三十九名老同志送粮到家。
抓好发挥余热工作。有的老同志身体还好,愿意继续为党做些工作,各级党组织就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老同志发挥余热。全省许多地方成立了咨询委员会。退休、离休的老干部,有的做社会服务性工作,有的搞调查研究,有的应聘当校外辅导员,有的参加整党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工作,家在农村的离休干部积极办好专业户,带领群众走富裕之路。有些学有专长的离休干部,继续发挥一技之长,做好科学服务工作。
老干部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省委及各市、县对做好老干部工作抓得细,从干部离休前的谈话,到住房、看病、用车、学习文件、听报告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较好地保证了离休干部待遇的落实。 
(骆子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