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来自全国畜产品交流会的信息: 畜产品原料不足 半成品销路见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6
第5版()
专栏:

来自全国畜产品交流会的信息:
畜产品原料不足 半成品销路见好
本报讯 记者潘岗报道:8月下旬,商业部茶畜局在郑州市召开全国首届畜产品交流会,五天时间,成交一千三百多万元。成交情况表明——
畜产品原料供不应求
国家将二类畜产品的派购品种由五个减少为两个(绵羊毛和牛皮,国家只管屠宰部分)以来,畜产品市场日渐活跃。交流会上四川路、汉口路等较好的山羊板皮品种基本没有,大多是云贵路、华北路品种,甚至还有部分残次皮。没想到,这些多年来外销不行、内销也不好的皮张,在这次交流会上却很畅销,价格也不低。四川来的云贵路皮,第一天就成交二十多万张,甘肃不仅卖完了现货,还同销区签订了供华北路皮的期货合同。
原料皮货源紧缺,价格日益见涨。安徽的山羊板皮,第一天每张标价四元多,第二天就将价标到六元。西藏参加交流的有牦牛皮、羊绒、羊毛、马鬃尾、细杂皮、牛角等几十种畜产品原料,其中牦牛皮第一天每张标价一元七角八分,第二天涨到二元。
畜杂毛、牦牛毛日趋好销
一直不大好销的畜杂毛,这次会上畅销一空。辽宁来的一个业务员在会上发现内蒙古的畜杂毛样品,一下子订购了三十多万斤现货,接着又成交了十多万斤马鬃尾、五十万斤细羊毛。
近几年,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区积压的几百万斤牦牛毛,日趋好销。这是因为过去西服垫布惯用马鬃尾,但每斤马鬃尾平均达七八元,成本高。近年国内西装流行,一些生产单位为降低成本,试用每斤才七八角钱的牦牛毛作衬垫,从而扩大了销路。
低档半成品销路广阔
大会开幕二小时,北京就推销了积压多年的低档兔皮和碎皮拼成的材料皮,三五元一张,成交额达二十多万元。山东推销了积压多年的各种低档皮褥子,交易额达一百多万元。安徽用目前不大好销的水牛皮试制出新产品——光面鞋面革,引起了与会同志兴趣。
由于这次交流会前的宣传广告工作做得不够,邀请的买主较少,直接影响了会议效果。各种畜产品成品成交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沟通了市场信息,看到了产销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