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欢乐的第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6
第6版()
专栏:

欢乐的第一天
本报记者
“掘井人”的希望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冈崎嘉平太先生虽然已经来过中国三十多次,就今年来说也已是第四次访华了,但是,当他看到鲜花高擎、彩带飞舞的场面,看到两国青年手拉手在一起跳舞、唱歌的场面,也合着节拍鼓起掌来。
冈崎先生的活动日程安排得很紧,但是他精神抖擞,真不象八十七岁的老人。他说,他能亲眼看看数千名日中青年友好联欢的历史场面,感到由衷地高兴。
谈到怎样争取中日和平友好合作的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冈崎先生说:“周总理生前说过,中日关系的改善要采取积累的方式”,“我想,争取和平友好的二十一世纪,也要继续采取积累的方式,特别应该加强两国青年友谊的积累。过去,靠这种几十年的积累,日中两国从民间的来往、民间贸易发展到建立邦交,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到今天三千日本青年访华。这是个了不起的创举,是大面积的积累。在日中两国历史上,在和平环境里,这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接触,意义深远。当然,靠一两次接触也不一定扎下根来,但是,经过多次交流,就会发生变化,达到长期友好的目的。”
冈崎先生说,让日本青年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中国的情况,是件好事,会增进友谊。照这样几十年、几百年交流下去,不仅二十一世纪,在更长时间里,两国也会睦邻友好下去。这对振兴亚洲,造福人类大有好处。
(于国厚)
推心置腹的交流
二十五日上午,到达上海的四十九个代表团的约七百名日本朋友分别前往上海郊区农村的十个公社,参观了公社的社办工厂、作物、幼儿园,访问了农户,并与中国青年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交谈。
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是一个长期从事中日农业交流的友好团体,该协会派出的青年代表团来到塘湾公社。几位日本朋友应邀到农民王新芳家中作客。祖孙三代六口住的是一百六十平米的二层楼房。室内窗明几净,陈列着新式家具。一进屋,几位朋友就发出惊叹:“真比日本的农家还漂亮!”
朋友们认真地向主人提出一大堆问题:中国农村的承包方式是什么?农民在种植作物时有多大程度的自主权?政府对农民采取什么优待政策?丰收后的苦恼是什么?还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朋友们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代表团团长、山形大学教授大川健嗣是日中农交的常任理事,曾七次访华。他说:“中国农村的变化,体现了整个中国的面貌。我去过欧美,考察过农村,总的感觉是凡是农村不安定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中国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中国农村的安定,体现了中国的强盛,这也直接关系到亚洲的和平和稳定。”
日本朋友在参观中,还热情地向中国同行介绍了日本农业情况。来自日本千叶县的农民秋叶清一说,日本农民是辛苦的,也是能干的。有的农民甚至每天从清晨四点干到夜里十二点,没有什么休息。日本农民也有自己的苦恼,例如消费者拿出一百元钱买农产品,由于中间流通扣除,农民仅得利三四十元。一位农业专家说:“日本农业基本上是个体户经营,由于缺乏联合,遇到灾害就难以抗拒。尽管种植面积不大,每户还都要花几百万日元买整套农机具,出现‘有了机器反而贫穷’的现象。”
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在交流中随时都能看到。在日本朋友中,有不少人接待过前往日本研修的中国农业人员。爱媛县农民吉本正、日中农业留学生交流协会事务局长佐藤公都与中国研修生结为朋友。虹桥公社种子站陈场长曾去横滨学过蔬菜栽培技术,今天也特地赶来会见日本朋友。
青年人通过诚恳而坦率的交流,互相开阔了眼界,增进了相互了解。正如一位农民青年说的:“日本所没有的,中国都有;中国所缺少的,日本也具备。中日双方相互取长补短,推心置腹地交流,对两国人民都有益处。”
(孙东民 张达)
友谊的钟摆开始摆动
飞机抵达上海仅仅一小时十五分钟,日本大阪府政府青年代表团就出现在上海手表厂门前。
大阪府政府青年代表团、和歌山县政府青年代表团和上海手表厂青年的联欢,洋溢着真正的节日的欢乐。工厂食堂的小饭厅,布置得象华丽的新房。长条桌上摆着丰盛的水果和菜肴。“有朋自远方来”,手表厂的青年特地为日本青年包饺子。日本青年听说包饺子,个个挽起袖子。饺子是中国食品,日本青年多数不会包,中国青年手把手地教。他们边包边谈。包完饺子,擅长和食的日本青年大门龙夫又为大家做了和式汤面条。
两国青年还在一起踢毽球。说起踢毽球,手表厂青年队还有些小名气呢。今天,他们与日本青年混合编队踢,吸引了本厂工人和街上行人。
和歌山县八名青年还在八只手表上安装了最后一个零件——摆轮,摆轮一安上,手表马上嘀嘀嗒嗒走起来,它象征着中日青年友好的钟摆在两国青年的合作下开始不停顿地摆动。
(张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