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农村剧团的旗帜——记太行人民剧团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5-04
第2版()
专栏:

  农村剧团的旗帜
——记太行人民剧团的成长
泽然
三月二十八日,中央局宣传部召开的戏剧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赞扬着一个剧团;这就是从农村中生长,又全力为农村群众服务的太行人民剧团。连日以来,他们在边区各机关驻地演出作家赵树理名作《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还演了歌剧《白毛女》和各种农村小型话剧。这些描写农民斗争、歌颂农民翻身的节目,热烈的获得了工农兵群众和干部的欢迎。中央局薄一波同志,对于他们纯熟的表演和把工农兵提高一步的成功,特地送给一面奖旗,称赞他们是:“农村剧团的旗帜”。中央局宣传部除奖给五万元外,还专门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换他们和太行文工团演出的经验,鼓励他们回去后继续努力。
★★★
耐心的学习 光荣的改造
这面飘扬在太行人民心目中的农村剧团的旗帜,是在旧戏的基础上,经过耐心的改造后,才生长起来的。
远在一九三八年夏天,襄垣旧戏班子“富乐意”改成了襄垣农村剧团,这就是人民剧团的前身。当时名目上虽改成了剧团,实际上完全演的是旧戏,旧戏班子的整套作风,旧社会给予他们的腐化、堕落、抽烟、嫖、赌等恶习,一点也没有去掉。四○年,剧团改由民主政府领导,即全部着手改造。首先提出戒大烟,从算账中打通思想,再掀动大家订戒烟计划,提倡互相监督,人人检查。到了三个月,吸烟的人就大为减少。演员陈旦孩,在戒烟中把余下的钱捎回家去,妇夫的感情就迅速转好,旦孩的大烟从此禁绝了。接着剧团开始了整顿内部,废除了东家掌班操纵全团经济大权及干部额外津贴等制度,而代之以经济公开,发扬民主;演员们第一次选举了管理自己生活的经济委员会,改善全团的生活。团内民主生活的开展,又促进了传统师徒关系的动摇。“收下徒弟买下马,由我骂来由我打”的思想完全失掉了威力。当一切都不按照旧秩序行事的时候,激烈的反抗情绪,就不可免的在团内发生了一些偏差:老把式不愿教育青年的思想滋长了,青年也对老把式表现了不尊敬的态度。经过了再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和检讨,老把式才认识到:从工作出发,应培养后代;演戏没有孩子们配搭,也是不沾的。青年人也懂得了:旧戏里也有好东西,不跟老把式学习,提不高技术,演戏也得不到欢迎。新的认识鼓舞着每个演员,按照自己的角色和需要,自由找老师订学习计划。五天一检查,十天一总结,互相评分,每月总结,展开竞赛,好的奖励。团内互尊互学的热潮,空前掀动起来了。新的热情,新的思想,使剧团在演出上迅速的突破了旧戏的范围,而把崭新的群众斗争题材摄进舞台表演的主要内容。他们发扬了襄垣秧歌传统中优良的一面,又虚心吸收了上党公调、@@调及其他各种好的东西。人民剧团就这样走出了襄垣的狭小范围,而在全区获得声誉。剧团的每一个演员,这时第一次感到无上的光荣:“我们已不是过去那种混饭吃的、为娱乐而娱乐的‘戏子’,而是已经成为新社会里为人民服务的宣传战士。”
★★★
反映群众 教育群众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成长,开始了人民剧团忠实反映群众、教育群众的新经历。
人民剧团的每一个演员,都是贫苦农民出身的;他们亲身经历过地主阶级的压迫,他们虽然缺少一个基础学校的教育,但他们来自群众,在表现农民感情、表现农民斗争上,的确要比知识分子演员五年或五十年所能做的还要来的深刻。他们就充分发挥了这个熟悉农民群众的条件,在每年春耕、夏耘、秋收的农忙季节,每个演员回家生产的过程中,就把各种生动的题材搜集回来了。这些来自农村、反映群众的戏剧,便最新鲜的吸引了工、农、兵群众的注意力。几年来,人民剧团就这样创作了将近一百个农村剧本和快板。一面虚心向群众学习;一面编演的水平也飞速的提高了。《李有才板话》、《李来成家庭》就是他们编演水平提高的标志。根据赵树理小说编成的《李有才板话》,第一次在群众中演出,并未获得观众的满意;但剧团并未因此而感到灰心;相反,他们却以观众能替他们热烈提供意见而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他们详细搜集各种改进的意见之后,即反复经过四次修改、演出;再修改、再演出;最后,在舞台演出的《李有才板话》终于获得了象赵树理小说一样的声誉。《李来成家庭》的演出,开始也是不成功的;剧团团长李鸣洪、编辑主任李森李、指导员阎德瑾便亲自去李来成家进行调查,从村里进行调查,从邻村进行调查,前后经过十天,写成剧本后,再到村里请他们修改,剧团也搬到村里住了几天,每个演员都向自己要表演的角色本人学习,体会他们的感情和动作,然后才在舞台上演出。这就是轰动了太行而推动了无数模范家庭诞生的《李来成家庭》的成功。人民剧团就是经过这样的道路,把自己的剧作水平,提到了农村剧团一般水平之上。
这些反映群众的戏剧,很生动的教育了广大农民,去全力服务战争、服务生产,并为反封建、反迷信与建立自己的新生活而奋斗。当四二年前后,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人民剧团在襄垣农村演出的“换脑筋”,有力的帮助了战争动员,推动了当时的参军入伍,成为热潮。以后演出的“打蟠龙”,又在残酷的“扫荡”与“反扫荡”中教育着各村青壮和民兵,顽强展开麻雀战、窑洞战,积极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去保卫群众财产,保护群众转移。在边沿区,在离敌人碉堡三四里的村庄,《三更放哨》的演出,又唤醒了敌区被蹂躏的人民如何“支应”敌人与掩护抗日;许多伪政权干部,都受到影响,慢慢回头。这对敌后抗日工作给了有力的支援。四三年,太行遭灾旱,民主政府号召大生产,订计划、渡灾荒,当时群众不知从何着手,人民剧团就集中了各村订计划的办法,写成剧本快板,到处公演,各地区没有动起来的工作,剧团几天就推动起来了。渡荒中太行曾掀起“西线援助东线”、“北线援助南线”的互救互助运动,特别是援助陵(川)高(平)一带被蒋介石和敌人造成的无人区的灾难同胞的运动,剧团专门编演了“天灾人祸”,到处出演。当观众看到那里的同胞在蒋伪蹂躏下而妻离子散的苦境时,许多人都被感动了,许多人不自禁的把带来的干粮扔上台去。据以后调查,凡是剧团演过的村庄,每一户两斗,每村七八石的捐助粮食,都自动拿出来了。减租减息运动中,人民剧团演出的《李有才板话》,对和地主斗争的农民起了很大的鼓舞。“转变旧作风”(光明剧团编)又对襄垣干民关系的调整,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太行农村普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深入的帮助了劳苦农民去解脱加在自己身上的封建锁链。《李来成家庭》的出演,又从积极方面给翻身农民指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幸福家庭建设的道路。…………几年来人民剧团就这样一直在为人民的解放谋福利,因此它就受到了整个边区工农兵群众的热烈爱戴和欢迎。在四四年太行群英大会上,四五年太行文教大会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
团结旧艺人 扶持村剧团
正因为人民剧团是从旧剧团改造过来的,因此他就一刻也没有忘记:团结旧艺人,改造旧艺人。在襄垣,他们曾经组织了三个大书组(十三人),一个盲人宣传组(六人)。每当时局重大变化,或中心工作布置下来时,剧团和大书组、盲人宣传组,就统一步调进行宣传。自从这批旧艺人组织起来后,襄垣各偏僻小村,就听到了充满新内容的大鼓书声。黎潞一带群众因为他们唱得好,还专门请他们到村里唱。
此外,人民剧团也很好的帮助了各村村剧团的成长。每年剧团集训时,人民剧团就把村剧团的负责人集拢起来,一起研究,一起排戏。人民剧团到村演出后,又尽量抽时帮助村剧团排演。在他们这样热心扶植下,襄垣有十几个新生的村剧团获得了观众很好的赞扬,这对农村群众剧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人民剧团带着光荣的旗帜回去了。他们对于农村戏剧运动,将有更大的推动。当然,他们自己也已经感到:过去的工作中,全团在政治方面的提高上还非常不够,还须更大的努力。我们相信,他们若能从这方面加强,将会更快的在群众中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