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沙漠里的“玫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01
第6版()
专栏:

沙漠里的“玫瑰”
柯月霖
到阿尔及尔不久,就听人谈起“沙漠玫瑰”。在茫茫荒漠里,怎么会长出娇艳的玫瑰来呢?
一天,我在阿尔及利亚朋友家的庭院里,真的看到了一丛彩色缤纷的“玫瑰”花丛。但是它不是真正的玫瑰,而是沙漠里的硅酸盐和氯化钠,受到水的浸渍后溶化、蒸发凝结成的晶体。
后来,我有机会进入撒哈拉沙漠,去采访哈西梅萨乌德大油田,很想也采掘些“沙漠玫瑰”。
汽车在沙漠里奔驰。一望无垠的沙海,在烈日炙晒下泛着金光。单调的色彩,使人昏昏欲睡。突然远处出现了一个耸立的竖井,随着车行的加速,井架逐渐扩大,升高。这是哈西梅萨乌德油田中的一个石油钻井。
哈西梅萨乌德油田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一个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六百多口油井分布在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公里的沙漠里,勘探工作仍在继续向西北方向发展。我们参观的那口钻井已经打出了原油,准备移交给生产部门。在井台上操作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说,在沙漠里打井确实不同寻常。沙漠气候多变,本来晴朗的天空,倏忽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中午挥汗如雨,夜间则寒冷刺骨。正象一位工人所说的,没有一股韧劲,是打不出原油来的。
阿尔及利亚是个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独立三十年来,阿尔及利亚政府对油气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兴建了以哈西梅萨乌德和哈西勒梅勒为中心的油气基地,并在阿尔泽、斯基克达等城市建立了炼油厂、天然气液化厂、化工厂等一系列附属企业。这些油气工业设备是现代化的,技术是先进的。一个由阿尔及利亚人负责管理的从勘探、生产、提炼、化工直到运输的油气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
阿尔及利亚油气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是个很大的促进,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据阿尔及利亚政府统计,1983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达一百二十九亿美元,今年估计可超过一百三十七亿美元,1986年预计可达一百八十多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这就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观的资金。
油气工业的发展,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干部。我和中国石油考察小组在参观油田展览馆时遇到的女地质师本图乌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戴着一副宽大的眼镜,很秀气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负责通过展览馆的实物、模型和图表向我们介绍整个油田的地质情况。她的讲解很清晰,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当她获悉中国的西北地区也有大片沙漠、其地质结构与哈西梅萨乌德有相似之处时,她主动带我们到实验室去看各种类型的岩芯。据说过去对外国参观者是不开放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刚起床不久,还没有来得及用早餐,本图乌就匆匆赶来,带来了一大捆技术资料,与专家们在客厅里座谈起来。她对业务的钻研,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真使人感动。
本图乌是个介于中、青年之间的知识分子,自石油学院毕业后在油田工作已有好几年。爱人是炼油厂的工程师,全家住在油田里。按照她自己的解释,在沙漠里生活固然比较单调,但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事业。除了日常工作外,她和她爱人还要写学术论文,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因此时间总是不够用。最后,她歉疚似地笑了笑说:“我有两个孩子,但我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只好委托保姆看管。作为母亲,我是没有尽到自己责任的。”
在沙漠里呆了几天,由于采访任务的紧迫,我竟没有顾得上去挖掘“沙漠玫瑰”。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沙漠里的油田,和在油田里工作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不就是沙漠里真正的“玫瑰”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