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农村剧团的地方性与农村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5-04
第4版()
专栏:

  农村剧团的地方性与农村性
赵树理
最近又一度看了人民剧团与光明剧团的出演,使我想到农村剧团的地方性与农村性。
这两个剧团都是从地方秧歌戏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在晋冀鲁豫太行军区的农村戏剧运动中说来,他们的历史较久(仅次于太南的胜利剧团),经验很丰富,创造性很大。他们都能以自己创造的形式(是秧歌、旧戏和话剧三种成分的混合形式)表演当前的现实内容,因而都很为当地地方政府所器重,为当地群众所欢迎。可是近一年来,他们因故离开了生根的地方,使他们在发展上受到了几点限制:第一、因为有些人不愿离开地方跟着剧团走,分散了一部分人力。第二、已经减弱了人力的剧团又离开了地方,因为语言、歌调和风俗习惯等不为新到地区的观众熟习,就不能发生充分应有的效果。第三、不熟悉新到地区的环境,随时随地搜集材料创作新剧本,不如在本地那样容易。第四、为农民演的戏,不一定合乎非农民观众的口味。因为有这种种限制,使他们的进步赶不上他们自己与观众们双方共同的要求。
从上述的各种限制看来,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研究:农村剧团应不应局限于一定的地方一定的观众?使他们能起作用的圈子放大一点是不是也算一种提高?
从农村戏剧运动上着眼,以先进地区的成绩作为示范来推动落后地区是必要的,所以一个好的农村职业剧团,应尽量扩展其出演地区。按晋冀鲁豫边区说来,太行、太岳两军区的农村戏剧运动开展得相当普遍,使传播封建毒素的纯粹旧戏旧秧歌的市场大大缩小,而河北平原或接近河北平原的地区则仍是旧戏占着正统,到处用满清时代统治阶级所批准的剧本来教育着我们新时代的人民,虽有些有志改造旧剧的同志们在那里多方努力,可是这也是一种社会风气,非少数人力在短时期内所能转移,这就需要有丰富的改造经验和成绩的农村职业剧团逐渐扩展到他们的附近来影响他们。
从戏剧的一般作用上着眼,农村剧团不必把观众局限在“农村”的圈子里,因为我们解放区的部队、机关、大部分驻在农村,而他们自己的剧团也不多,仍然要看农村剧团的戏。但既然是农村剧团,其主要的观众仍是农村人为多,所以在剧本的创作上和演唱技术上,仍应使其适合于农村,只要真正作到好处,也能为非农村的观众(如机关部队人员)所欢迎,军区文工团去年在邯郸演出广场剧,观众在马路上跟来跟去挤得水泄不通,便是一例。
能使演出的地区和观众范围扩大,是剧团本身提高的标志之一,不但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农村剧团(尤其是农村职业剧团)主观的愿望。可是这种扩大,仍得根据地方与农村的特点逐渐往大处扩,否则效果不大,本身还要受到损失。如人民剧团与光明剧团原来都生长在山西的襄垣和武乡,后来演得好了,走到河南的武安、涉县,仍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可是人民剧团归了后勤部走到人地生疏的新解放区邯郸,就感到诸多不便;光明剧团归了太行行署,机关人员看起来就觉着不很得劲:这便是脱离了地方与农村的基础造成的结果。
现在人民剧团又回了襄垣,预料没有什么问题了,而光明剧团留在太行行署会不会还有问题呢?我以为即使有也不会很大。这剧团在太行行署是归教育处领导的。从领导机构上看来,他主要的任务是在于社会教育方面,在于为所属各地的农村剧团示范,借以开展各地的农村戏剧改革运动,而给本机关及各直属机关人员演戏,仅仅是个附带的任务。光明剧团所演的戏,在太行区除了豫北、冀西、晋中等边沿上几个少数县分,其余的地方都已看得惯了,地方性的限制不大;既然为了给各地的农村剧团示范,农村性也不坏事;虽然给机关人员看来不尽合适,却也不一定完全不合适,况且一年也轮不着看几次,迁就一点也就过去了,请原谅这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至于将来他们会不会把出演地区和观众范围更扩大一些来更完满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呢?那自然会,因为他们日在提高中,其成绩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努力和其他方面的帮助。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不论自己努力也好,其他方面帮助也好,忽视了原有的地方性和农村性,便是脱离基础的提高,不会比重新成立个剧团更省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