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评《团结起来到明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26
第3版()
专栏:影评

  评《团结起来到明天》
《团结起来到明天》是一篇忠实的历史的记录,它忠实地报道了解放前夜上海工人斗争的一页。
整个片子的调子一直是向上的,从斗争的发展上,可以看出反革命的车轮已经被人民的力量给扭转,使它走向灭亡的道路,而工人阶级推动着革命的车轮,向着胜利的大道前进,工人阶级的热情,随着人民解放军不可抗拒的武装胜利向上作直线的高扬,通过这个片子,使人会感到工人阶级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是一个整体,是智慧的总和,是战斗的化身。而反革命的力量却是分裂的,矛盾的,越在紧急关头也就越暴露出那矛盾的尖端。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吏们,在这里,互相猜忌,互相争夺,也部分地给刻画出来了。而也惟有认识了敌人这种实质,才能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巧妙地显示出来。
毫无疑问的,在传达中国工人英勇的斗争史实上,在宣传鼓动作用上,这片子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的。
上海当时工人斗争,主要的关键是从今天的斗争把工人引导到明天,是合法斗争怎样和非法斗争结合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怎样从反革命匪帮手里把工厂保护下来。
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总方针,就是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来执行的,团结起来,积蓄力量,以待时机,里应外合。
这片子的主题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他的最后的日子里,对上海工人进行反革命武装大屠杀的时候,工人怎样击败了阶级敌人的进攻,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编者是以申新九厂工人打退阶级敌人的坦克车的进攻来写出这个壮烈的行动的。而这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本身就有了很浓厚的戏剧性和胜利的欢喜。
故事一开始,便指明了是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这时,广播声里传达了英明的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对于当前革命情况科学的分析,他肯定了敌人必然失败,人民必然会取得全面胜利——这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历史的肯定,这个声音,迫使蒋匪集团的主子,美帝国主义的军事顾问团,也不得不承认局势严重,不得不打回票。
反动派的政府和官僚资本家接受了美帝国主义的指示,在上海进行疯狂的搜刮和压榨。这时人民的生活已达到完全崩溃的境地,反饥饿运动,反美运动广泛的展开。舞女罢舞,买卖银元,抢购物资,滥发金元券,在上海滩像大浪似地滚动起来,蒋匪帮的统治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而直接受到迫害的,当然就是工人阶级。因此,在统治者的末日里,工潮马上爆发了。而且像火一样,普遍的展开了,配合了学生运动,配合了市民普遍的要求,工人运动的工作一直在上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分裂中国人民的团结,他们是各个阶层都紧结在一起了。”连反动派的美国顾问也发出这样的悲鸣。
影片充分地描写了阶级的友爱和集体的力量,而且都得到显著的成功,特别是在工人跳舞唱歌的那一镜头,把工人生命的愉快都表露出来了。这些地方,都是因为导演能够充分掌握了工人的思想情况而得到的艺术效果。但在另一面因为这个影片是一个记录片,所以在创造人物形象上,刻划得不深,特别在张世芳身上,没有更细致的把她的思想过程描画出来。当时,张世芳一方面认清了这个斗争有着最大的意义,她必须要坚决的支持它领导它;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尽量掩护工人,保存工人,不使她们暴露出来。她这种深沉的心境,一个革命者的充满了爱的交替的心理状态,在画面上表现得是不够深沉不够细致的。如果我们来数说这片子所有的缺点,这一点应该说是最大的缺点。这个缺点的存在,我以为是编剧和导演在主观上都受了记录片的拘束的原故。其实,为了更好的创作记录片,我们更有责任应该直截明朗地来显示那人物的性格,显示出他内心的崇高的部分。
另外,在罢工掀起的前夕,这里所描写的工人生活的痛苦是不够的,片子里所表现的是大大地落在当时实际情形的后面了。这样就使罢工的重量减轻了,减少了艺术的感人的力量。
但是,在表现中国工人英勇斗争方面,这个片子已经尽到了它的任务。通过这个片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工人真实的面貌,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怎样打垮了和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的蒋介石政权和官僚资本家;同时,带着无比的信念,走向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