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粮多不用愁 就地可转化 后村大队发展食品加工和畜牧业,为余粮找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0
第2版()
专栏:

粮多不用愁 就地可转化
后村大队发展食品加工和畜牧业,为余粮找出路
本报讯 山西省怀仁县毛皂公社后村大队采取各种形式,给余粮找出路,继前两年转化粮食三十万多斤后,1984年又转化十二万多斤,占粮食总产量的近30%。粮食转化,不仅大大促进了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又保证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使这个大队粮食连年增产,人均占有粮食在一千八百斤上下,家家缸满仓溢,农民晒粮忙、藏粮忧、卖粮难。大队干部便组织引导农民就地转化粮食,主要抓两条:一是大办食品加工业。现在农民家庭办淀粉、豆制品、糕点加工作坊已有三十二处。淀粉作坊平均每年加工山药蛋四万多斤,产淀粉四千多斤;豆制品作坊每年平均加工黑豆二万多斤,生产豆腐、豆芽、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等;糕点作坊正由单一生产项目变为多种加工项目。二是全大队每年为农民加工几十万斤饲料粮,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现在全大队户均有六头猪、八只羊、二十一只兔、八十二只鸡、一头大牲畜。
加工业和饲养业的发展,使农民认识到还需要继续发展粮食生产,对土地的投资逐年增加,经营水平越来越好;畜多、肥多,又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农田施农家肥逐年增加,1984年每亩达100担,出现了大面积高额丰产田。通过发展食品加工和养殖业,全队不仅安排剩余劳力三十多个,而且粮食经过多次加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984年收入达到五万多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22.5%,户均一千零三十元。1984年全队向国家出售肉猪二百二十头,还有羊、兔、鸡一千多只,自食肉蛋奶人均近五十斤。
(魏润 张争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