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赵鸿该叫“十二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23
第8版()
专栏:

赵鸿该叫“十二红”
李万春 周桓 魏喜奎
鞍山市戏校女同学赵鸿,十二岁,能兼演花旦、武旦,主演双出,各有特色。袁世海同志说:“赵鸿应该叫‘十二红’”。看了赵鸿来京首场演出的《柜中缘》、《泗州城》,很觉这个名字取得合适。
从狭义上看,十二岁的赵鸿的确红了。《柜中缘》里,她扮演的刘玉莲,从始至终紧紧地抓住观众。演员表演是不是深刻动人,主要在于眼睛里有没有戏;眼睛里的戏,又是以心里的戏为基础的。赵鸿演戏抓人,在于她眼里有神。刘玉莲在为自己祈祷得个白面书生做女婿时的心情;得知暗中祈祷的话被哥哥听去后的羞怯;二差役搜查时,她既怕搜出避难的岳雷,又得应付差役,强做镇定,她都借助眼神表达出来,使观众通过眼神看到角色内心所想。她的眼神,以及其他形体动作都有内心依据,没有刻板地表演程式动作的弊病。
花旦兼演刀马旦的演员不少,可花旦兼演武旦,长于做工又能翻能打的却极难得。赵鸿主演了一出花旦戏,跟着演一出《泗州城》,按手就翻,还有两个高难动作,姿势优美,腰腿灵巧,脚下有根,这就更可以看出她基本功扎实。武戏讲究一个“脆”字,切忌拖泥带水。赵鸿的每一个亮相,都和锣鼓配合得极为严谨,处处体现出这个脆字来。
从广义上说,赵鸿以“十二红”为艺名,并不止是她个人的事。现在倒不必强调小演员以几岁红为艺名;但是让演员从小时就要有动人的技艺,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使之在观众心里扎下根来,却是非常应该的。在旧社会,演员大都因生活所迫,很小就登台献艺。演唱出色的,几岁时就为观众所熟知,产生了“几岁红”、“几龄童”的艺名。过去的演员多是三十来岁艺术造诣已经很深。近些年,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演员自小学得少,青年时缺乏实践的机会,等广大观众心目中有了他们时,都已三十好几了。当前,如果能用几岁红来标志一下演员在艺术上取得成绩,在观众中产生影响的年龄,大约会促进演员的成长,有利于戏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提倡几岁、十几岁红,总比三四十岁红要好吧!
赵鸿能成为十二红,除了她本身的勤学苦练外,还在于有严师的精心指点和领导所给予的热心关怀、重视。同时,她还有不少演出有光彩的同学:演赵氏的老旦袁芳;唱《空城计》诸葛亮的女老生胡迪;演《嫁妹》钟馗的赵辉等等,无论从韵味、工架、表演上都可以给观众一定的艺术享受。我们衷心希望小赵鸿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努力鼓劲,争取红上加红!(附图片)
剧照摄影 钱守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