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理想纪律是改革的保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12
第1版()
专栏:

理想纪律是改革的保证
本报评论员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这样告诫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对于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搞好第二期整党,对于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
早在四年以前,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我国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主张。现在特别强调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我们认为,是针对当前部分同志中出现的理想淡漠、纪律松弛的现象提出来的,是为了克服和纠正一些糊涂观念和错误做法,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勇敢的实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说得很清楚,改革是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要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改革是复杂的、艰巨的事业,一个立志改革的人,要有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或是一个空谈理想的人,不可能自觉地、勇敢地投身于改革的事业。当前,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标志,就是看他是否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的壮举,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中央领导同志为此曾多次强调要“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现在看来,全国大多数地区和部门是慎重的,工作是做得好的。但是,也有少数部门和单位自行其是,只顾为本单位甚至个人谋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作耳边风,在改革的名义下,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捞油水,发横财。谋私利,是当前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的通病。这样做,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远大理想?改革的归宿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方向,这就是大局。任何偏离方向、危害大局的行为,都是背离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
纠正新形势下的不正之风,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要进行理想教育,同时强调遵纪守法。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钱不装到自己腰包里,干什么都可以。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钞票没有装进私囊,而是进了单位的“小金库”,性质当然有所不同,但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并无两样。我们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建立在全心全意为远大理想奋斗、献身的基础上,所以多数同志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是搞好改革、实现四化的保障,对极少数背弃理想、目无法纪的人来说,它又具有极大的强制性。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希望改革成功、国富民强,就要自觉地做守纪律的模范。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历来是讲理想,讲纪律的。理想指引改革的方向,纪律保证改革的实施。靠理想、靠纪律,按照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去做,我们的改革一定能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