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集腋成裘——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利用社会力量加快电话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02
第2版()
专栏:

  集腋成裘
  ——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利用社会力量加快电话建设
  陈海江 吴锦才
编者按:我国的电信事业亟待发展。以电话为例,目前全世界平均每百人已占有十二部,而我国每百人只有半部。电话不普及,信息不灵通,严重地影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发展电信事业,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国家用于电信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电信业又是微利行业,自身积累不多,非常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国营的和集体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给予支持。北京市电信管理局采取“集腋成裘”的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电话事业,收效显著,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电话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部电话机不过价值几十元,而开通一门电话却需要投资二三千元。如果单靠国家投资,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就不可能在最近六年内新建十个电话分支局,从而使市内电话容量增加了六万门,和解放以来前三十年所增加的容量一样多。
几年前,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在寻找资金来源时,发现社会上一些新建的“大户”手里有一笔钱可以利用。比如规模宏大的长城饭店,在规划时必然要考虑配备一流的通信设备,因为这是现代饭店吸引宾客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这些单位的建设总投资中就包括一笔通信建设资金。这笔钱,谁都有,谁都不多,各花各的,谁都办不成多大的事。要是集中起来,数额就可观了,再加上电信部门的投资,完全可以新建一个相当规模的电话局。
位于北京城东的五○局就是这样建起来的。1980年,这个地区要新建一批高级饭店和其它大型建筑。新单位对电话的要求是:数量多,性能好。这个区容量已满、设备陈旧的呼家楼电话局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另辟新路。通过协商,新建和扩建的十四个单位,自己想办法集资,一集中就是一千多万元。加上北京电信管理局的投资,共有二千四百万元,可以办大事了。这个局1981年底动工,由集资单位提供土建“三材”指标和办理设备进口手续,电信管理局负责工程实施和技术工作。前年安装了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去年开通使用,成为北京市开通投产的第一个程控电话局。
利用社会力量办电话,眼睛当然不能盯着有钱的“大户”。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指导下,北京电信管理局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房出房,有地出地”。这就调动了分散的小单位参加小型电话支局建设的积极性。去年,北大二分校提供房屋二百多平方米,电信管理局出钱安装设备,当年建成四四九支局,安装交换机九百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