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他们不再去挤“独木桥”了——广西柳州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2
第3版()
专栏:

他们不再去挤“独木桥”了
——广西柳州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见闻
本报记者 庄永龄
柳州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基地。这个有六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引人注意的东西很多,但首先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柳州的职业技术教育。
几个引人注目的数字
一到柳州,就听到一个消息:柳州市第一职业高中去年首次毕业了七十多名学生,很受社会欢迎,被工厂、企事业单位“一抢而光”。有四十几个单位没要到学生,只好向教育局预订今年的毕业生。1984年第一职业高中有三个专业计划招生不到一百人,但是报名应试者竟有一千多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大学高”的风气下,职业教育如此受人欢迎,真有点令人意外。柳州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它独有的特色一下子吸引了我。
同其它地区比较,柳州市职业教育起步并不早,但发展速度很快。请看:1980年,柳州市除原有的中专和技校外,全市只有一个财会职业班,二十六名学生。1983年全市有十六个职业班,学生六百七十多人。当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占全部中等教育的学生比例数,由1982年的13.2%上升到25.5%。1984年,这个比例数又上升到51%,预计今年秋季招生后,职业教育学生的比重将超过60%。柳州市的中等教育结构的比例已渐趋合理。
心中有数,一步一个脚印
柳州市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除了和其它职业教育办得好的地区有共同的经验(如地方党政领导重视,教育、劳动人事、经济等各个部门协同一致,劳动人事部门严格实行“先培训,后招工”的规定等)之外,柳州还有自己的特色。
“心中有数”就是它的一个特点。职业学校是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都不能盲目,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包分配,但学生的去向,社会的需求却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为了摸清人才需求的情况,柳州市教育局与计划部门一起进行了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确定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应开设的专业,力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1982年,他们通过调查发现第三产业急需人才:全市的厨师中有正式职称的只有十一人,不少餐厅的老厨师正待退休;全市有电视机五万多台,收录机、洗衣机八万多台,而这方面的修理人员还不到一百人;柳州市“做衣难”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于是教育局在职业中学开设了电器、烹饪、缝纫等专业,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事实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接着,他们针对柳州市今后经济发展的规划要大力发展汽车、建筑材料、电子、纺织等工业,就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增设了机械加工、铸造、车工、制图等专业。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开设的专业已有十四个。这样开设的职业班目的要求明确,心中有数,质量也比较有保证。一步一步稳妥地向前发展,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
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
不过,柳州市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偏爱普通高中,鄙薄职业教育,看不起职业中学。认为读职业中学低人一等的,不单是学生、家长,教师中也有。1982年,柳州市第十中学的高中部决定改办为柳州市第一职业高中时,就有部分教师想不通,准备调离这所学校。当时,学校开设电器和烹饪两个职业班,计划各招四十五名学生,结果没招满。烹饪班来校报到的只有三十二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将来当“火猫”、“炊事员”没出息。听入学动员报告时,大部分学生伏在书桌上不抬头。学生的这种自卑感,很大程度是来自社会,来自家长。不打破这种世俗的偏见,职业教育怎能发展?
学校决定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头抬起来。他们组织学生访问老厨师,让学生了解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人才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国家里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四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树立行行光荣,行行都可出状元的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生的思想有了转变,头抬起来了。但是,要使职业学校得到社会的承认,要改变人们的看法,仅依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要用事实,用职业教育的实际成果来说话。因此,柳州第一职业高中的领导和教师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去年,首届职业班的学生毕业了。电器班的学生能组装两波段的收音机,会修理收录机和黑白电视机。烹饪班的学生掌握了烹饪的基本技术,学会时菜小炒,面点制作,还能承办一桌二百元左右的酒席。第一炮打响了。各企事业单位都争着要这批学生。柳州空压机厂录用了六个烹饪专业的学生。这六个十七八岁的小厨师到工厂后,立即改变了工厂食堂的面貌,饭好菜香,受到工人们的赞扬。他们还承办酒席,接待国内外的来宾。去年,这家工厂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人们都说,这里面有六位小厨师的一份功劳。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学得一技之长,受到社会的欢迎之后,他们对职业中学的态度也就由怀疑转向支持了。当柳州市龙城中学美术班的学生展出了自己的作品,那些设计新颖的海报、图案精美的广告和商标,以及学生平时习作的绘画作品等使大家惊讶起来,赞扬声多起来了。当名不见经传的柳州第二职业高中缝纫班的学生穿上自己设计、制作的既美观又大方的校服时,大家开始相信职业中学可以搞出名堂来了。服装厂的同志立即到学校来要求录用这批学生。人们对职业高中的看法改变了。1984年柳州市的职业中学计划招生八百六十多人,而报考者有二千三百多人,不少家长要求把自己的孩子从普通中学转到职业高中学习。被录取到职业中学的学生已经不感到自卑,而是感到自豪了。
一支热心职业教育的队伍
办一所职业中学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办一所普通中学要复杂得多。它不仅有文化课,还有专业课,不仅有教学工作,还有实习、生产、经营管理等。因此,要办好职业学校,必须有一批热心职业教育、勇于开拓、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骨干队伍,从领导到教师、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行。我访问了柳州市的许多职业学校,他们都有自己一部领导、教师、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职业中学有不少是在原来普通中学的基础上改办的。他们都面临过专业师资缺少,资金、实习场地缺乏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靠谁呢?只有靠师生的努力。
柳州市第一职业高中刚开办时,既没有电器班的实验室,也没有烹饪班的实习餐厅,怎么办?他们把教导处搬到阴暗的保管室里,把办公室腾出来当电器班的实验室,动员一位教师搬到广播室去住,把临街的住房改建成实习餐厅。场地解决了,开始营业了,问题也更多了。采购员、服务员、管理员,谁来干?还是校长和教师。他们经常是从早忙到晚,一天十几个小时,星期天都难得休息。要问他们这么干是为了什么?他们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心眼把职业教育搞好”。去年,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帮助下,加上师生辛勤劳动的积累,他们改善了办学条件,盖了一幢可以接待一百二十名旅客的飞鹅宾馆,盖了一百六十平方米的实习餐厅和一百五十平方米的电器实验室。学校初具规模,有了自己的实习场地了,条件可以说好多了,但是,校长又愁起专业教师来。没有自己的专业师资,光靠聘请,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计划很难安排。因此,学校动员部分文化课教师改行学习专业课,一批年轻教师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他们从头学起,有的学烹调,有的学电器,有的学美容。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不计较个人得失。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出色的专业教师,在职业教育上做出成绩。
当然,柳州市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但是他们确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