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牢记党旗下的誓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12
第4版()
专栏:

  牢记党旗下的誓言
  新华社记者 池茂花 新华社通讯员 南志中
“为人民服务!”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三十七年前,山西省平鲁县平鲁城村年仅十八岁的董庭利,举着拳头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三十七年来,董庭利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然而这个誓言却象是一支不熄的火把,始终在他心头燃烧着。1982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后的平鲁农村,大部分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人已率先富了起来,但一部分老弱病残、缺技术无手艺或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民,生活仍然有困难。有一次,董庭利去饲养院背草,发现患严重支气管炎的穆三老汉,住在饲养院那没有生火的冷炕上,一边啃着冻山药,一边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咳嗽。董庭利的心就象被碱水煮了似的,分外愧疚。几天以后,董庭利把穆三老汉请到自己承包的榨油厂里来,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穆三老汉的生活从此有了着落。
1982年夏天,董庭利在扩大榨油厂的同时,又牵头办起了砖厂。别人办厂都是找“腿粗”“腰壮”的富裕户搞联合,而董庭利却专门找困难户。他联合的二十五户中,十二户是贫困户,七户是老弱病残者和单身汉,五户是多年欠债户、受灾户。
村里有个李三元是个“穿上鞋搬了家,脱下鞋安了家”的光棍汉。董庭利主动去做思想工作,为李三元在自己的厂里安排了工作。
哑巴李三的父母双亡,他孤身住着一间烟熏火燎的土窑,既不能做买卖,又不能下地干重活,真是“哑巴有苦口难言”。董庭利把他安排在油厂炒籽。李三进厂时间不长,就收入九百六十多元。他吃上了白面大米,连屋子也翻修一新,喜得他逢人就伸大拇指。
董庭利没有忘记入党时的誓言。如今,村里许多困难户都住上了新房,家里有了沙发、立柜、电视机,董庭利却仍然住在土坯房里,他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带动更多的人劳动致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