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柳浪闻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20
第8版()
专栏:

  柳浪闻莺
  黎先耀
去年初夏的一个清早,我踱进杭州湖滨的涌金公园。从对岸南北双峰之间,涌出一轮火球般的朝暾,把碧波盈盈的西湖水,熔成了一锅熠熠耀眼的金液,湖面也蒸腾起一片迷茫的雾气。
清新的习习晨风,吹拂着湖边那一行亭亭的垂柳,好象一群结伴的少女,临水梳洗她们秀丽的长发。清代康熙皇帝疏通涌金门城河,曾把御舟系泊在这里游赏。他题写的那块“柳浪闻莺”的石碑,依然竖立在那里,怎么听不到恰恰的莺啼呢?
“三春柳陌有莺啼”,过了片刻,我心头突地一动,寂静的柳林里,果然响起了清越的莺啼。我正抬头窥探藏在翠幕烟绡中鸣哨的黄莺儿,不远处就又传来了婉转的应声。
它们躲在那里呢?我随着啼声,四下寻觅,原来鸣于翠柳的黄鹂,并非自在地活跃在袅袅的枝头,而是被囚禁在狭小的鸟笼里。两位早起锻炼的老人,在湖边打拳,那是他们饲养的黄鹂,和脱下的外衣一起,悬挂在附近柳树的枝杈上。那两只黄鹂若有所思地呆立在笼子里,不但看不到它们那特有的轻盈飘逸的舞姿,而且它们的歌声细听起来,也隐约含着一股旷怨之情。真如古诗所云:“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林间自在啼”啊!
黄莺即黄鹂,古时称为“仓庚”,是我国的一种夏候鸟,现在正值它们从遥远的南洋一带归来,觅偶、筑巢、产卵、育雏的季节。《诗经》里不也吟咏过:“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吗?我耐心地在柳林里察看着,谛听着。
啊,终于等到了悦耳的黄鹂鸣声,从柳荫深处自远而近地传来,惹引得笼里的那两只黄鹂激动地应和起来。我也高兴地迎着鸣声漫步前去,可是并没有发现飞来的黄鹂,却遇到了一位向我兜售鸟哨的妇女。这种笔管般的竹哨,一边吹,一边抽动活塞,配合得好,抑扬顿挫,可象黄莺叫了。我花一角钱,不但买到一只竹哨,还学会了模仿鸟鸣的吹哨方法。我就独自倚坐在“柳浪闻莺”的碑亭里,寂寞无奈地吹了起来。
往昔,古人惋惜苏堤毁柳,撰过泣柳的小品;如今,我惆怅涌金无莺,写了这篇怀莺的随笔。“万树垂杨属流莺”,我想只要保护好杨柳,黄莺终归是会回来的。近见报载,杭州为了进一步改善西湖的生态环境,已着手建设钱塘江引水工程。我多么希望杭州这座人间的天堂,也能成为小鸟的天堂。
今年又届暮春时节,窗外的莺啼,惊觉了我的春困。那是孩子在院子里,吹弄着我送的鸟哨。哨声使我梦见了千里莺啼,群莺穿梭,它们正在用柳丝织出江南似锦的美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