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荷兰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6版()
专栏:荷兰通讯

荷兰印象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经济导报记者组
荷兰人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没有创造荷兰,是荷兰人民自己创造了荷兰”。这句话反映了荷兰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气概。
荷兰全国面积三万七千多平方公里,其中27%在海平面以下,而这个低地上居住着全国一千四百万人口中的60%。这就说明水利工程在荷兰人民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十三世纪起,荷兰人民就在低洼地区修堤筑坝,排出海水,形成陆地。如今,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一片低地已经成为沃土。现在,只有西南部莱因河、马斯河入海处的三角洲治理工程,还有一道大坝尚未竣工。位于三角洲顶端的的鹿特丹市,就是有“欧洲门户”之称的世界第一大港。这里每年海运吞吐量达两亿四千六百万吨,其中石油达一亿二千七百万吨,集装箱运输二千多万吨。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乘游艇游览了海港。数十个集装箱码头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很快地通过与码头连成一体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运往欧洲的各个角落。有四艘中国船正在这里装卸货物。每当中国的船映入眼帘时,主人就高兴地指点给我们:“看,中国船!”据统计,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海运进出口总量中,有30%经过荷兰的海港。
据官方提供的数字,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荷兰经济正在回升,预期年增长率能达到2—3%之间。外贸在荷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荷兰的农业异常发达,农渔部大臣布雷克斯先生对我们说,荷兰是一个小国,但其蔬菜、乳制品、鲜花等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令人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失业。去年全国失业人数达到82万,失业率为15.6%,预计今年也不会有较大改观。
正如荷兰首相鲁道夫·吕贝尔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实际上,除了天然气以外,荷兰几乎没有什么矿产,只有人力资源。因此,政府高度重视国民教育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也许就是荷兰经济建设获得极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荷兰的教育和科研系统是很有特色的。在访问教育科学部以及戴尔夫特大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政府直接在财政上和管理上负责实施全民义务教育以外,它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工业企业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办学搞科研。一方面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大学基础教育同高等专业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训练;另一方面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在荷兰,有很多教授除教学外,还在各个企业从事实际的研究工作,再把从实践中取得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向学生传授。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提高,同时,不仅企业受益,教研部门也可从企业界取得一定的报酬作为经费。
另一个特点是实行广泛的科技研究国际合作。在访问过程中,他们一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它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活动。对于荷兰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国际合作尤其重要。目前,荷兰不仅参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经济发展及合作组织的科研合作,还参与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同时还与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签订了双边科研协定。这些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荷兰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当然,五天访问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荷兰各界人士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感情和进一步加强荷中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的强烈愿望。
在访问的第一天,荷兰外交部亚大司司长就高兴地对我们说,自去年初两国恢复大使级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在正常化的道路上发展得很顺利,经济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前途是乐观的。荷兰外贸大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荷中之间已不存在什么政治问题,政府正积极鼓励企业扩大同中国企业的合作,包括转让先进技术。
在同荷兰企业界人士的交谈中,我们感到,荷兰企业界非常欢迎中国的开放政策。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内,中国和东南亚将取得比欧美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必将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有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尽管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遇到强有力的竞争,但他们更着眼于同中国的长期的成功的经济合作。正如荷兰外交国务秘书对我们所说的,荷兰同中国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