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将军离职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01
第4版()
专栏:

将军离职前后
新华社记者 刘南昌 徐京跃
人民解放军在最近的历史性体制改革中,顺利地实现了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戎马平生的一大批高级将领在离开领导岗位的时刻,以军队建设利益为重,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坚强党性。
留下建设性的意见
在军委扩大会的会场上,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见到兰州军区原政委谭友林,特意对他说:“我很赞成你提出的在精简整编中要留住人才的意见”。
要留住人才,这是横戈马上五十四年的谭友林离职之时,为军队留下的一个建设性意见。
参加军委扩大会之前,谭友林在得知自己即将退下来的情况下,跑了一些部队、机关、医院,了解精简整编情况,着重调查了部队留住人才的问题。
他来到山沟里的一所部队医院,听说这里的知识分子思想有波动,询问起来,大家反映了许多困难。他心里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话说了不少,可一些实际问题却一直拖着。他给后勤部打招呼,今年一定要解决住房问题,使知识分子放宽心。
许多天,谭友林一直苦苦思索着:为什么有的单位人才越来越少?这位从历史坎坷中走过来的将军,在1975年重新工作后就考虑着这个问题。部队不是没有人才。他认识的一位记者,因原部队派性作祟,被转业到地方后写了不少好新闻,连续两年在全国获奖。他还听说,一对夫妻从广东来边防多年,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入党,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一直不得解决,最后回广东去了。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去北京开军委扩大会了。这天上午,谭友林把军区政治部几位同志请到办公室。他说,我请你们来是要研究一下如何留住人才,并请你们搞一下调查,拟定几条措施。这也许是我交给你们的最后任务了。他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了一下,说,在人才问题的处理上,有这样几种倾向要引以为戒:一是受“左”的流毒影响;二是派性作祟;三是领导干部本身平庸无为,嫉贤妒能;四是打击报复、排除异己;五是不负责任、迁就照顾。
谭友林的关于在精简整编中留住人才的意见整理上报后,受到上级的重视,总政治部向全军政治机关转发了谭友林的意见,提醒部队在精简整编中一定要注意留住人才。
协助新班子迈开新步伐
真心诚意地协助新班子。成都军区原司令员王诚汉以这样的姿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在军委扩大会上,王诚汉听到新班子确定后,马上从北京给主持军区司令部工作的副参谋长打去电话:一定要思想不能松,作风不能散,工作不能停,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领导班子。
王诚汉十九岁就当了红军团长,三十八岁授衔少将,四十七岁任大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他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6月22日,王诚汉本来要外出参加一项活动,但他听说新上任的年轻司令员就要到成都,便说,我不能马上走,要迎接新班子。我们讲要支持新班子的领导,这就是一个行动。两天后,王诚汉穿着新军装,到机场热情地迎接了新任司令员。
7月3日,王诚汉到兄弟军区参加协调小组会议刚结束,便乘火车返回成都,向政委汇报会议情况。隔了一天,一大早,他就分别找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务装备部副部长、后勤部长、干部部长谈话,中心话题是要他们配合、尊重、支持新班子领导。
7月7日,记者在成都见到老将军,问起他退下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新班子来自五湖四海,老同志要主动介绍情况,当好参谋,积极协助做好工作。
为油田建设再出一把力
5月8日,一辆小汽车载着济南军区原政委陈仁洪,急速向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建设工地驰去。
5月初的黄河三角洲,气候伤人,早晚湿冷的海风依然侵骨,中午烈日当头又酷热难当。陈仁洪到达目的地就感到浑身酸痛。这位红军老战士在中央红军北上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三年“露侵衣被夏犹寒”的游击战生活使他患下了关节炎,在皖南事变中胸部被子弹打穿,以后赴朝作战中又加重了病痛,只要气候变化就发作。但是,将军精神抖擞,每天早出晚归,下工地,到部队察看。有的工地由于下雨路烂,通不了车,他就迈开双脚,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同志们劝他注意身体,他深情地说,“战士们援建油田拚命突击,我能不抓紧退下来之前的时间,多做些工作吗?”
在水库工地上,陈仁洪察看了战士们居住的活动板房、厨房、洗澡间、厕所,还给战士们介绍他向油田职工请教来的垫沙防潮、喷水降温的经验,再三叮嘱干部要切实关心战士生活,保护部队的积极性。他说:“革命干劲一定要和科学态度相结合。在艰苦条件下没有拚命精神必然无所作为。但是,靠拚体力、靠超负荷运转必然不能持久。要引导大家向科学要效率。”在他的倡导下,援建部队兴起了动脑筋找窍门、向科学技术要施工进度的热潮。
短短九天里,陈仁洪走遍了二百里荒原滩涂上部队的每一个施工点,一直到前往北京开会前两天才离开油田。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